蔡京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奸臣,他一生四起四落,曾官拜宰相,在整个朝堂上呼风唤雨,最终被宋钦宗贬谪,在湖南长沙一带死去。
提起这个人物,大多数人对其都是咬牙切齿,有学者认为正是蔡京等人的作为,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水浒传》构建的故事正是以北宋为背景,书中蔡京、高俅、杨戬和童贯并称为“四大恶人”。
他们是梁山好汉的最大敌人,是导致许多人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也是读者们最为憎恶的对象。
但《水浒传》毕竟是有虚构成分的小说,这里的蔡京与历史中的蔡京自然有所不同。
相比于高俅的作为,蔡京可以说是狡猾得多,他不会时刻出现在对立事件的最前面,而是常常隐于幕后默默谋划。
他包藏祸心但是又擅长保护自己,对梁山等人的态度与高俅一伙也不尽相同,不会一味地喊打喊杀,也不会无脑支持招安。
梁山好汉与蔡京的恩怨纠葛
书中蔡京第一次出场,是因为自己的生辰纲被晁盖等人劫走了。
书中介绍到,蔡京是当朝奸相,权倾朝野,又时常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乐,民间怨声载道。
生辰纲是蔡京的女婿梁中书在每年蔡京过生日的时候,进献给他价值十万贯的金银财宝。
蔡京的生辰纲被劫,已经不是第一次,蔡京将两次被劫生辰纲之仇都算在了晁盖等人的头上。
他罢免了济州府的知府,让新上任的知府立刻将晁盖等人绳之以法。
蔡京收受如此大额的“生日礼物”,却不担心要承担任何风险,还能在第一时间要求济州府为自己追回财物,其权力之盛可见一斑。
济州府得到了蔡京下的死命令,只能尽全力为这件事奔走。
然而晁盖吴用等人本领高强又善用计谋,济州府只抓获了白胜一人,且为此损失了不少官兵。
至于蔡京的生辰纲,则一分也没能拿回来,反而促使晁盖等人带着生辰纲直接在梁山落草。
这是蔡京与梁山第一次结仇,也是统治阶级与平民百姓之间矛盾的爆发,高居庙堂的人看不见百姓水深火热,只会想办法压榨他们的血汗。
农民阶级不再甘心只做他人案板上的鱼肉,奋起反抗,梁山与朝廷之间的斗争就此缓缓拉开序幕。
旧仇未报,新恨又添。宋江在蔡京第九子蔡得章管辖的江州地界提反诗,蔡得章将宋江押入大牢后,写信问父亲该如何处置,并且顺带又送了一堆金银珠宝过去。
然而信没送到蔡京手里就被梁山等人截获了,他们冒充蔡京的笔迹给蔡得章回信,且把金银财物一并收入囊中。
黄文炳识破了梁山中人的回信,将负责送信的戴宗一并押入死牢,要与宋江一同问斩。
就在行刑的当天,晁盖带人劫江州法场救走宋江二人,并且灭了黄文炳满门,事后宋江与戴宗一同加入了梁山的队伍中。
儿子孝敬给自己的金银丢失可能还是小事,自己的威信一次又一次地被挑战才是最致命的。
梁山要宣布与朝廷对立,拿当朝太师来树立威风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而站在蔡京的角度来看,自己威严受损,儿子仕途也受到影响,梁山中人显然已经成为了扎在他心头的一根刺。
蔡京对梁山的招安态度
接连数次丢了面子,蔡京也无可奈何,且书中梁山势力如日中天,越来越多的江湖草莽被吸纳过去,俨然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高俅与梁山结怨后,睚眦必报,而蔡京却更会审时度势一些,并不单凭仇恨的驱使去做事。
大名府关押了卢俊义与石秀二人后,梁山众人起兵直讨大名府要救他们性命。
大名府在当时北宋是很紧要的城池,是北地的“京城”。
万一丢失是很难交代的事情。蔡京感受到了这件事带来的压力,他急切召集枢密院官员商议军情,探讨如何解决大名府危机。
恰好属下为蔡京等人举荐了大刀关胜,蔡京立刻命关胜带兵前往大名府,却没想到关胜也被梁山中人降伏归顺。
蔡京听闻后,不敢呈报给天子,想着最好能够息事宁人。
于是蔡京连发数道密信给大名府,让他们万万不能伤了这两人的性命。
蔡京有意把招安的意向透露给梁山,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用意,不再一味和朝廷作对。
可宋江等人接到消息后,并没有卖给蔡京这个面子,依旧在元宵节当晚发兵,一鼓作气攻破了大名府。
至此蔡京招安的计划也化为泡影,与梁山之间的仇怨反而更深。
蔡京选择在此时向梁山示好,显然有自己的考量在里面。他担心事态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自己除寇不成,反倒又搭上了一员大将的事迹被圣上怪罪。
而且梁中书招安若成功,自己也有荣宠在里面。所以蔡京选择暂且将个人恩怨放在一边,等到来日再慢慢计较。
当大名府被攻破的消息传来后,蔡京不由大怒。他作为当朝地位仅次于天子的人,三番五次折在梁山手中。
主动示好也被视若无睹,如果再不有所行动,就真的颜面无存了。
蔡京命单廷珪和魏定国两人领兵,准备围剿梁山。
这两人昔日里同样是关胜的同僚,双方还未交手的时候,关胜就把两人劝降了。蔡京知晓后,心中对梁山越发忌惮,也不敢再轻易出兵与其对抗。
直到后来又出了东京、泰安州等战事,朝廷中有人再次向天子提出招安梁山的计划,蔡京才站出来表达意见。
第一次招安计划失败之后,高俅亲自披挂上阵,势必要剿灭梁山匪徒。蔡京见到高俅摆出了如此大的阵仗,也急忙转变话风表示愿意招安。
并且跑去天子面前求旨意,让天子准奏他起草招安圣旨。这里蔡京分明是怕高俅一人独占功劳,所以要请旨来分一杯羹。
从蔡京看水浒朝堂
只是高俅之流与梁山不共戴天,也是招安计划最大的反对者,他们找到了招安圣旨当中的漏洞。
并在此之上大做文章,使得这次招安也同样以失败告终。直到最后宿元景作为钦差,才将梁山中人彻底收归朝廷。
几次招安过程当中,蔡京都没有和梁山正面交锋,但是他在背后同样掌控着事情的走向,并且想尽办法为自己从中谋利。
宋徽宗第一次派出陈太尉前往梁山时,蔡京曾私下召陈太尉会面,并且叮嘱他:你代表的是朝廷的面子,到了那里千万不能有辱使命。
不仅如此,蔡京还安插了自己的人手在陈太尉的队伍里。陈太尉是朝廷的钦差,直接受命于天子,但是蔡京却可以随意将人呼来喝去。
并且明目张胆地安排自己人作为内应,使得陈太尉一边负皇命,一边又要想办法不得罪蔡京。蔡京一人之下的地位,恐怕连天子都无法轻易撼动。
童贯两次惨败在梁山手中,高俅又被打得铩羽而归,朝中两位忠臣一同来见蔡京,提出宋江等人其实只是想让朝廷能够合理招安。
希望蔡京能够出来主持大局。蔡京思量前后,最终在起草的招安圣旨里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
蔡京在圣旨中写下:“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赦免。”高俅门下的人看出了其中门道。
认为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先除掉宋江,剩下卢俊义等人的过错一并赦免,这样他们起码可以杀鸡儆猴,梁山到时群龙无首,也只能任他们摆布。
蔡京留下这个破绽实在是狡猾至极,如果高俅看不出来,并且成功招安了梁山,那么自己起草的这份诏书就是完美的,于招安一事上居功至伟。
如果高俅看出来了,并且杀了宋江,自己也能够撇清关系,将过错推到高俅的头上。
至于梁山其余人等,见宋江被杀必定要造反,那么高俅的过失一定在第一位。而且梁山地势易守难攻。
高俅数度败在这里,拖得时间久了估计也很难占到什么便宜,等高俅灰溜溜地回朝,也只能是寸功未立,自己在朝中的威严依然不会受到挑战。
只是事情的发展脱离了蔡京的设想,他没能在招安事件中获得任何好处。当梁山归顺之后,蔡京也不必再畏首畏尾。
他联合了高俅等奸佞,开始肆无忌惮地迫害梁山好汉们,梁山中人所有看似意外的悲剧,其实都是蔡京之流提前安排好的陷阱。
结语
《水浒传》当中蔡京做出的事情,虽然和历史上有很大出入,但这个人物的根本还是一个大奸大恶之徒。
只是在施老安排的情节里,这个形象变得更为丰满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