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故事,在民间一直有很大的影响。相信很多人看过,而《水浒传》成书之后,梁山好汉的传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水浒传》的“续书”,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
在《水浒传》,人民热爱这些一身正气、充满了力和勇的起义英雄;英雄们的不幸结局,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同情和喟叹。死者长已矣,“但还有许多存在的肝胆义士,岂可不阐扬一番!”
人们希冀着现实中的反抗者接受宋江起义的失败教训,继续斗争,成宏图伟业;幻想屈死的英雄能转世再生,继续做出前生未竟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业来”,陈忱生活在那个时代,饱尝了国破家亡的苦痛。
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不忘故国、谴责异族统治的倾向是十分鲜明的。朱彝尊《明诗综》里录有他的一首咏史诗,借古讽今,对屈节事敌者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在清初文网极严的情况下,他公然以“古宋遗民”的笔名刊行《水浒后传》,以寓不忘故国之意,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水浒后传》写梁山起义失败以后,起义头领死伤过半,幸存者三十多人,分散四方,大都隐居不仕,靠自己劳动为生。但蔡京、童贯一班奸党,继续迫害他们,制造种种借口,务要斩尽杀绝。
在这种情况下,英雄们忍无可忍,再次哨集山林,与官军对抗。不久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起义英雄们被迫移师海外,自立为国。
作品故事由四个部分组成。从第一回阮小七梁山感旧至第八回,写北方英雄的集结:阮小七、栾廷玉等聚义于山东登云山,李应、裴宣等聚义于饮马川。他们杀富济贫,对抗官兵,继续着梁山英雄的事业。第八回至第十三回,写南方英雄李俊等在太湖反抗恶霸巴出蛇、惩处贪官污吏。
后李俊带领乐和及花荣之子花逢春等泛舟出海,占领金鳌岛,建立了新的根据地。第十四回至三十回,转写国内起义队伍抗击金兵以及与投降派的斗争:全兵南侵后,奸臣贪官纷纷降敌,各种矛盾复杂交错。
这时,起义军一方面主动参加了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一方面与奸臣、汉奸相周旋,他们手刃了高、童贯、蔡京父子、杨戳等,最后在安道全的建议下,出海与李俊部汇合。
作品的最后十回,写起义军在海外成就王业的故事:李俊等在国内新来队伍的帮助下,征服了逼罗诸岛,自立为国,选李俊为国王,同时接受了南宋王朝的敕封。
看完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对《水浒传》的“续书”有了新的了解,是不是迫不及待去看了呢?不过看的同时,也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