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一部大书中,作者描写了位梁山好汉。其中,作者重点塑造的好汉,有宋江、卢俊义、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石秀、燕青、杨雄、孙立等十余人。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要接触水浒。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就有四大名著的节选故事,水浒类一般是《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或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很多专家也会去解读水浒等名著,这可能和我们的工作有关。
比如,有人从管理学方面解读,告诉你如何像宋江一样带领队伍;有人会从格局方面解读,教会我们如何分析和看待事实,如何去做出选择;还有人可能从水浒中看到成功学。
即便抛开这些,我们也应该看一看水浒,毕竟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哪个版本的《水浒传》最好?
然而,市面上水浒书很多,出版社也各不相同。那么,哪个版本的《水浒传》最好,最适合阅读呢?
目前市面上最流行两个版本的《水浒传》,一个是金圣叹批评本的水浒,只有七十一回(第一回改成了楔子);一个是一百二十回本。
金批本的水浒,故事只到梁山好汉大排名,没有梁山好汉招安以及攻打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的故事。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则说到了梁山招安,以及征讨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
这两个版本的水浒,都不算最好。
金批本《水浒传》的问题
金圣叹批评本的水浒,故事少了一小半不说,内容被金圣叹篡改了很多。很多时候,他会自己改过原文,然后自己再点评一番,以此来表现水浒的内涵,以及自己的眼光。
比如李逵背母上山,遇到老虎,母亲被吃,李逵怒杀四虎。后来,李逵带着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云回到梁山,说起自己下山后的一系列事,众人什么反应呢?
原来的故事(指回的简本),是晁盖等人“皆含泪不已”。通行本则没提到众人反应,只是在李逵说起假李逵之事时,众人才大笑。
简本水浒截图李逵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又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
注意,这里说李逵娘“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后,是句号,表示这件事结束了。接着李逵说假李逵剪径(拦路抢劫)时,众人才大笑。
但是,金圣叹改了这段话,改成:
又诉说杀虎一事,为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说罢,流下泪来。宋江大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
也就是说,金圣叹突出了宋江,而且刻意让宋江和李逵对比。李逵说母亲被虎吃了,然后流泪;而宋江却大笑,还直接说庆贺山上添了两个活虎(指笑面虎朱富和青眼虎李云)。这么一来,就显得宋江很没人性。
清人绘宋江、戴宗接下来,金圣叹又点评了一番。
大书宋江大笑者,可知众人不笑也。夫娘何人也?虎吃何事也?娘被虎吃,其子流泪,何情也?闻斯言也,不必贤者而后哀之,行道之人莫不哀之矣。江独何心,不惟不能哀之,且复笑之;不惟笑之而已,且大笑之耶?天下之人莫非子也,天下莫非人子,则莫不各有其娘也。江而独非人子则已,江而犹为人子,则岂有闻人之娘已被虎吃,而为人之子乃复大笑?江谁欺,欺太公乎?作者特于前幅大书宋江不许取娘,于后幅大书宋江闻虎吃娘大笑,所以深明谈忠谈孝之人,其胸中全无心肝,为稗史之俦杌也。
这话大概意思就是说,众人没笑只有宋江笑了,所以宋江简直连路人都不如,他不配忠孝二字。然后,金圣叹又说“不悲别人无娘,但夸自家添虎”“不吊孝子,但庆强盗,皆深恶宋江笔法”。
金圣叹版水浒截图后面两句,是金圣叹站在作者角度,说这是作者痛恶宋江的笔法,所以他才这么写。
这么看下来,发现了什么?
没错,金圣叹故意改了原文,把宋江写得很坏,然后又点评一番,说作者这么写也是突出宋江的坏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金圣叹故意抹黑宋江。
金圣叹篡改之处很多,他还号称自己发现了古本水浒传,其他都是假的。由于他名气大,点评的六才子书很火爆,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水浒只有七十回合本,而不知道百回本以及百二十回本了。
当然,纸包不住火,清代就有人发现,金圣叹篡改了原著。
事实上,金圣叹不仅篡改了原著许多细节,还减掉了梁山大聚义后的内容。水浒在之前也叫《忠义水浒传》《忠义传》等,如果好汉们不招安,不打辽国和方腊,还怎么叫“忠义”?可以说,金圣叹已经把水浒内核都改了。
所以,金批本水浒,只能视为同人小说。
当然,金圣叹改过的水浒,很多方面还是可取的,尤其是他对水浒写作方面的分析。比如“草灰蛇线法”“弄引法”“横云断山法”等写作手法,总结的相当到位。
另外,金圣叹分析一些事件时,也很客观。比如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了林冲,林冲说对衙役说“相国寺内,一株柳树也拔了起来。”很多读者认为,这是林冲出卖鲁智深,实际上林冲只是真心赞叹鲁智深而已。所以,金圣叹也说,“不知者反责林冲失言”。
这些,都是金批本的优势。
所以,要想了解原著故事,不建议看金本水浒,要了解水浒写作方法,以及一些事件的分析,则可以看。
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的问题
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增加了田虎和王庆的故事。但是,这两部分内容,算得上是“狗尾续貂”。一方面这部分写作水平低,不如之前,破坏了美感;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里,好汉战斗回合很乱,破坏了战力系统。
最重要的是,田虎和王庆的故事篇幅很长,时间很短,时间线不对。而且,若加上这两部分内容,前后会很冲突。因为因为好汉打败辽国,平定田虎和王庆,没有折损,还多了一些猛将,但是打方腊忽然就不行了,损折严重,十死六七,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所以,百回本的水浒最好,尤其是以容与堂本为底本的百回本水浒。这版水浒,内容没有被金圣叹篡改,校对精准,而且没有田虎和王庆的故事,整体上比较和谐,算是相对完美的版本。
如果非要挑选一本《水浒传》的话,我建议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百回本《水浒传》。
我中学时,语文老师曾告诉我们:先入为主的思想很难改变,如果有根据书本拍摄的影视剧,最好先看原著,再看相关影视。
看水浒也是这样。
若是先看了70回本水浒传,受到金圣叹的影响,读者会认定宋江虚伪、假仁假义,坑害很多好汉等。一旦这些想法先进入大脑,想要改变就很困难了。
所以,读者朋友,我个人建议你们,在看水浒时,选择回本的水浒或者回本的水浒。这样,我们看到的宋江,才是客观的宋江,才是原汁原味的宋江。那时候,即便要批判宋江,至少也是因为客观事实,而不是因为偏见成见。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就好像你要吃某家饭店的招牌菜,但你没有直接到他家去,而是点外卖。而由于外卖员超时的关系,外卖送到你手上时,菜已经变了味,于是你说这家饭店的招牌菜不好吃。
这样的评价客观吗?当然不客观。最客观的评价,应该是到饭店里去吃,让厨师做好就送上来,然后再慢慢品味。
读水浒也是如此。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看原版的水浒。如果不是原版故事,那么即便看了也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结果。
比如我之前写水浒类文章,很多人常说“不是武松单臂擒方腊吗”?“双枪将不是花荣吗”?等等。这其实就是受央视水浒的影响。央视水浒或许很精彩,但很多地方不符合原著。
所以,版本问题非常关键。
看《水浒传》的心态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心态。
很多人之前听过梁山好汉的故事,心里会带着主观情绪,比如心里认定宋江是小人,那么他就觉得,书中宋江无论做什么,他都是小人。即便他做好事,你也会觉得他这是假仁假义,是在收买人心等。
如果带着这样的情绪去看书,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现在很多读者都是如此。
比如,相当一部分读者认为,梁山没有一个好人。事实上,他们可能连将有哪些人,做过哪些事都不清楚。这就是情绪的力量,它会让你迷失方向,看到错误的结果。所以,看水浒应该保持平和而理性的心态。
正确的水浒版本,以及平和理性的心态,是保证客观阅读水浒传(包括其他书)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如果版本选错了,又不能客观理性去看待分析,那么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