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七十七回词句摘抄及赏析

白癜风抗白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335979.html

一、好词摘抄。

1.大刀阔斧:比喻办事干脆利落,有魄力。

2.虚张声势:装出强大的声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唬或迷惑对方。

3.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4.茫茫荡荡:空旷远大的样子。

5.不慌不忙: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6.绿茸茸:碧绿而且稠密的样子。

7.四面八方:指各个地方或各个方面。

8.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9.人困马乏:人马都很困乏。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二、好句摘抄及赏析。

1.话说当日宋江阵中,前部先锋三队军马赶过对阵。大刀阔斧,杀得童贯三军人马,大败亏输,星落云散,七损八伤。军士抛金弃鼓,撇戟丢枪,觅子寻爷,呼兄唤弟,折了万余人马,退三十里外扎住。(P页)

赏析:介绍了童贯军马的情况,写出了童贯此次大战伤亡惨重,突出了宋江军马的骁勇善战、武艺高强。

2.官军迤逦前行,直进到水泊边,竟不见一个军马,但见隔水茫茫荡荡,都是芦苇烟火。远远地遥望见水浒寨山顶上,一面杏黄旗在那里招展,亦不见些动静。(P页)

赏析:环境描写,写出了水泊的广大空旷,梁山泊军马毫无动静,预示着周围定有埋伏。

3.两骑马直近岸边滩头来,近水兜住马,攀弓搭箭,望那渔人后心飕地一箭去。那枝箭正射到箬笠上,当地一声响,那箭落下水里去了。这一个马军放一箭,正射到簑衣上,当地一声响,那箭也落下水里去了。(P页)

赏析:动作描写,箭竟然射不穿渔人的箬笠和簑衣,预示着渔人早有准备,这不是普通的箬笠和簑衣。

4.那渔人听得船尾水响,知有人来。不慌不忙,放下鱼钓,取棹竿担在身边。近船来的,一棹竿一个,太阳上着的,脑袋上着的,面门上着的,都打下水里去了。后面见沉了几个,都赴转岸上,去寻衣甲。(P页)

赏析:动作描写,写出了那渔人的镇定自若、武艺高强。

5.那渔人正是浪里白条张顺。头上箬笠,上面是箬叶裹着,里面是铜打成的。簑衣里面,一片熟铜打就,披着如龟壳相似,可知道箭矢射不入。(P页)

赏析:介绍了渔人的情况,交代了箬笠和簑衣箭矢射不入的原因。

6.童贯越添心上怒,咬碎口中牙,喝道:“这贼怎敢戏吾!我当自擒这厮。”(P页)

赏析:语言描写,写出了童贯的愤怒,定要自擒宋江,正好中了宋江他们的计。

7.童贯众军被鲁智深、武松引领步军一冲,早四分五落。官军人马前无去路,后没退兵,只得引酆美、毕胜撞透重围,杀条血路,奔过山背后来。正方喘息,又听得炮声大震,战鼓齐鸣。看两员猛将当先,一簇步军拦路。(P页)

赏析:写出了宋江他们的谋虑非常周密,让童贯众军慌不择路,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8.童贯拢马上坡看时,四面八方,四队军马,两胁两队步军,栲栳圈,簸箕掌,梁山泊军马大队齐齐杀来。童贯军马如风落云散,东零西乱。(P页)

赏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宋江军马的秩序井然、威武雄壮、骁勇善战,而童贯军马却杂乱无章、七零八落。毫无秩序。

9.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回马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P页)

赏析:神态描写,写出了李明的惊恐、慌乱,突出了杨志的勇猛、威武,让人惧怕。

10.杨志、史进追杀败军,正如砍瓜截瓠相似。(P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志、史进武艺高强、骁勇善战。

11.童贯败军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天晓脱得追兵,望济州来。(P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童贯败军落荒而逃、狼狈不堪的特点。

12.这李逵轮两把板斧,鲍旭仗一口宝剑,项充、李衮各舞蛮牌遮护,却似一团火块,从地皮上滚将来,杀得官军四分五落而走。(P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逵队伍的勇猛、彪悍、骁勇善战。

13.只听得对溪一声炮响,箭矢如飞蝗一般射将过来。(P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箭矢的迅猛、密集,让人猝不及防。

14.原来今次用此十面埋伏之计,都是吴用机谋布置,杀得童贯胆寒心碎,梦里也怕,大军三停折了二停。(P页)

赏析:交代了十面埋伏之计的策划和结果,突出了吴用的足智多谋、用兵如神。

精品原创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