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水浒传》里,武大郎这个艺术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他略显滑稽的外貌和身高等特征,更重要的还是其老实本分、憨态可掬的姿态更加容易让人铭记。关于武大郎的生平,除了日常经营烧饼摊外,其余大多数时候和那个时代其他小市民阶级一样希望回到家有妻子的一桌饭菜。但是,武大郎这个人物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妻子潘金莲在王婆的引诱下不守妇道,竟然和花花公子西门庆暗中苟且,并且两人最后合谋毒害了武大郎。这件事整个来龙去脉看似是武大郎与潘金莲和西门庆之间的恩怨,实际上还有一个人在这件事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一直被人们忽略的龙套——卖梨的郓哥。
01
郓哥,此人从一出场就预示了后面主线的发展,最开始的时候,他是在市面上和武大郎因生意而结识,郓哥虽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活像一个乞丐,但他内心非常之阴险。在他看来,武大郎简直就是送上门来的老实人,加上武大郎平日里卖烧饼有些余钱,郓哥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试图从他身上打小算盘。而武大郎到死也想不到,这个被他视为朋友的邋里邋遢的人物,最后竟然会影响到他的最终命运。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郓哥撞上了正在为西门庆和潘金莲行苟且之事打掩护的王婆,原本只是希望官人能够买他的梨子,却不曾想被蛮不讲理的王婆一顿毒打,恰逢此时郓哥正好得知了西门庆与潘金莲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作为武大郎的朋友,按道理来说他应该立刻告发,但他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看来,这件事如果没有从武大郎和西门庆任何一方获得足够的报酬,是绝对不会得罪他们当中任何一个的。
02
西门庆知晓此事后,当然希望郓哥能够为他守口如瓶,于是,郓哥顺势勒索敲诈了潘金莲西门庆一笔,这件事才得以平息。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人后来竟然毒杀了武大郎,武大郎一死势必要让弟弟武松前来报复,这个时候郓哥考虑的还是他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他当然不希望被西门庆和武松找麻烦,只想尽快从这件事情里脱身,寻求下一次谋取利益的机会。
好在,这个机会并没有让他等太久,武松的到来和行动全部被郓哥看在眼里,抱着不让王婆好过的心目的,郓哥开始主动接触武松。
郓哥将实情和盘托出,而行侠仗义的武松自然也不会亏待他,几十两银子送过去后郓哥想也不想便答应在朝堂之上做证人。然而,此举并非郓哥良心发现,实际上到这一步他仍然有自己的心思,这场西门庆与武松之间的官司就算立马开庭,一通程序处理下来最少也要数个月才能有结果,这段时间里,他依然可以根据实际获利情况随意更改自己的立场。
在武松看来,郓哥的出现简直是老天相助,后来,还找到了郓哥老爹并且也给了他一笔丰厚的酬谢金。可是,郓哥打心眼里没把武松和武大郎当朋友,同样他对西门庆也是如此。
此后,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至不是官司和大宋法律可解决的了的地步,武松借机将西门庆、潘金莲和王婆悉数杀死,郓哥虽然逃过一劫,但如果让武松知道他之前也曾经和西门庆私底下保持联络并得了西门庆的好处,不知会作何感想。
其实,可以这么说,在被王婆毒打一顿而无意中得知了西门庆潘金莲的苟且之事后,郓哥的人生就发生了改变,他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不仅从西门庆那时不时获得赏钱,还白吃白喝,之后又信誓旦旦为武松做证人而得到了后者的酬劳。
结语
纵观整个事件,当初挑唆武大郎的郓哥,才是这场斗争最后的赢家。之前被武大郎视为朋友的郓哥,在前者被西门庆和潘金莲谋害后,不但没有指认凶手还利用武松寻仇之机充当老好人,再次获得了武松的感谢。这样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最后不但谁也没有得罪,还从中捞到了大量好处,不得不说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其实,郓哥这样的人往往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以友善和蔼的面目示人,一旦有了好处便不惜出卖良心和灵魂,这种人需要我们格外提防,毕竟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现实世界,郓哥这样见小利而忘大义,首鼠两端的功利主义者无处不在,甚至为了目的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