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才是第一大女性IP

作者

向由

到了最后一集,《曹雪芹与红楼梦》剧组终于“摊牌”了,他们给出了一个迥异于大众认知的判断。

“《红楼梦》全书回,实际上均由曹雪芹完成。”

《曹雪芹与红楼梦》是一部今年12月初央视上线的纪录片,一共6集。影片讲述了《红楼梦》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曹雪芹及曹家的历史烟云,两条线索交错并进。尾声处之对抗成见,不算绝对新颖,但郑重提出,实在气势不凡。

▲《曹雪芹与红楼梦》海报

它试图打破一个常识。

最早从胡适开始,《红楼梦》被认为是一个残本,也是因此,“新红学”在上世纪兴起。随后,陆续出现在各地的“脂本”,进一步证实了《红楼梦》的多舛命运。到了张爱玲口中,人生凡有三大恨,其中之一即是“恨《红楼梦》未完”。

对更广大的受众而言,这个观念还来自教学。中学生教科书中,也将《红楼梦》分为“前80回”和“后40回”两部分。其称,前者由曹雪芹写就,后者由高鹗续作。因此,《红楼梦》的残缺,几乎是一个常识。

▲《红楼梦》(年版)剧照

但《曹雪芹与红楼梦》对此否决,它认为:“《红楼梦》回均由曹雪芹完成,高鹗与程伟元所做的,只是编辑和必要的修补。”随后,影片采访了两位著名作家,白先勇和王蒙,他们的观点也认为《红楼梦》是由一个人所作,且这个人是曹雪芹。

“红学”从来不缺少争论。《曹雪芹与红楼梦》表现出一种勇气,敢于挑战成见,当然,这也让它不得不置身争议之中。

“一家之言”

“全书回由曹雪芹所作”,这称不上一个全新的观点。毕竟,《红楼梦》成书多年来,各家解读众多,文字有如汗牛充栋。

但难得的是,在“续书论”基本成为定论的今天,这个观点能够再被提及。《曹雪芹与红楼梦》主创团队很有勇气。

回过头看,影片的调子早有伏笔。《曹雪芹与红楼梦》刚刚播出了第一集时,就被细心的观众注意到了,它是以程乙本为底本讲述的。

▲程乙本《红楼梦》

程乙本的成书时间,稍晚于程甲本,可以视作程甲本的一个完善版。历史上,程甲本流传最广,书中的人物命运也更为完整。它讲述了四大家族的由盛及衰,宝黛爱情悲剧收场。

不过,在胡适开创了“新红学”后,“脂本”的价值盖过程甲本。“脂本”是残本,夹有脂砚斋等人的朱批。虽然“脂本”只有不完整的前80回,但后人们通过“脂批”推测全书样貌。当然,由此推测的完整故事版本众多,各方说法蔚为壮观。

红学从旧到新过程中,尤其在“脂本”出现之后,程甲本、程乙本的价值被贬低。在“新红学”的声势下,后40回被认为是“狗尾续貂”,不受待见。

▲《百家讲坛之刘心武解秘红楼梦》第45集关于《红楼梦》之谜的探讨

于是,《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播出之初,就有观众评论说,“用程乙本来讲述,这是在开玩笑吗?”不少评论者指责团队,认为他们不懂《红楼梦》。这是因为,程乙本的后40回被认为是高鹗续作,与前80回在逻辑上和文学价值上天差地别。

为什么要以程乙本为底本讲述?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导演邓武告诉我们的记者,这首先源自他的阅读经历。

▲《曹雪芹与红楼梦》拍摄现场

邓武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他20岁时,“第一次通读《红楼梦》,就很喜欢后40回,按照那个年代的说法,后40回是高鹗所作,这几乎已成定论。”

这给20岁的邓武留下一个感受,“高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流人物”。需要说明的是,由官方出版的《红楼梦》通行本,全书回,其中的后40回就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的。

▲《红楼梦》(年版)剧照图为林黛玉

抛开是否为续作的问题不谈,“后40回”究竟好不好?也即程乙本究竟好不好?历史上,这个答案众说纷纭。

尽管在今天,批判“后40回”的声音似乎占据了舆论高地,但在“新红学”以前,回版《红楼梦》的文学评价并不低。

邓武回忆,在后来,他得知一些学术观点,说全书回都是曹雪芹所作,“我才恍然大悟,觉得原来如此呵。”他不再有“红楼梦未完”之恨。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在《曹雪芹与红楼梦》

除了兴趣使然,一部分学术观点也给了他勇气。据了解,持“后四十回以曹雪芹原稿为基础,经程高编辑、连缀、修订而成”这一观点的专家有:林语堂、徐迟、舒芜、王利器、周绍良、胡文彬、白先勇等人。

据邓武介绍,俞平伯先生最初也认为是高鹗续书,但晚年他逐渐转向了曹雪芹完成了全书的观点,而且对早年自已的论断颇有遗憾。他在晚年时说: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于辞达。

▲知乎上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热烈讨论

因此,对邓武来说,当他有机会开拍纪录片版的《红楼梦》时,程乙本自然而然成为了首选。

当然,以庞大的“红学”整体来看,相关的学术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

挑战“新红楼”

假如深究程乙本与脂本的高下,那么,不仅本文无法承担,就是十几本“大部头”也装载不下。

“新红学”约年的历史中,不仅依靠“脂批”重塑了《红楼梦》的故事,也一直矢志不渝地对“后40回”进行批判。文坛若是有官司,那么在“新红学”一派的口中,程乙本“后40回”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

不过,邓武对“后40回”有着自己的见解——以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为分水岭,分出了“旧红学”与“新红学”,邓武告诉我们的记者,胡适先生认为后40回为高鹗所作,其实证据是不充分的。今年是“新红学”百年,胡适先生对红学研究贡献很大,“但在后40回的问题上,我认为他不够严谨。他自已强调‘小心求证’,但在这个问题上他恰恰没有小心求证。”

▲《红楼梦》(年版)

概括地讲胡适的“新红学”,主要的观点有二:首先是,《红楼梦》一书的作者是江宁织造署曹家的后人曹雪芹。其次是,《红楼梦》后40回为高鹗续书。

胡适的两个主张,虽然在今天广被接受,但实际上,质疑的声音也从未断绝。

持批评观点的人士认为,胡适“腰斩”了《红楼梦》,“曹雪芹作者论”也缺乏足够证据。

▲《红楼梦》(年版)晴雯撕扇经典片段

在胡适之前,《红楼梦》是一部无名氏著的小说,究其原因,我们不妨进行历史回溯。在明清时期,小说被当做“俗文化”的代表,格调不高,小说家的社会地位也被贬抑。因此,古代小说家常有“传作品、不传人”的习惯,典型的如《金瓶梅》,其作者自名“兰陵笑笑生”,而真实姓名及人物历史均不可考。

▲马未都讲金瓶梅作者之谜

不只是《金瓶梅》如此,实际上,四大名著的作者也不是从来就有。当下的说法是,《水浒传》为施耐庵所著,《三国演义》为罗贯中所著,这些说法均是由近人考据而来,无法细究。如《三国演义》,就有罗贯中与人合作写成的说法。

所以,一个古人阅读小说时的真实环境是,他们只将故事吸取,不会在意作者是谁。而小说的作者们,也都贯彻了“不留名”的传统。

▲《三国演义》(年版)海报

《红楼梦》也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代以前,一本小说能否流传,最重要的是小说文本,作者是谁,并不重要。“旧红学”中的《红楼梦》也有许多版本,其中不乏残本,只不过,程本最终占据了主流,它的完整性让《红楼梦》在历史中保存下来。

程本极具学术价值的部分,是记载在它扉页上的一段话,这是程伟元的一段“编者按”。意思大致是,程伟元极度喜爱《红楼梦》的故事,但在他的时代,大多版本都不完整,甚是可惜。因此,程伟元颠沛多年,收集到残缺部分,加以编辑,最终才有了程乙本。

▲《红楼梦》(年版)林黛玉片段

对《红楼梦》的流传,程伟元可谓劳苦功高。这一时期,《红楼梦》一书为“无名氏著、程伟元整理”。这也是“旧红学”对《红楼梦》来历的大概看法。然而,到了胡适的“新红学”,来历变为“曹雪芹著、高鹗续、程伟元整理”。

再到现代人最熟知的版本,即官方出版的《红楼梦》通行本,其来历确定为“曹雪芹著,高鹗续”。毫无疑问,程伟元作为整理者和出版商人,对《红楼梦》的流传意义重大,但他的价值却在当代被低估了。

▲程伟元作为整理者和出版商人,对《红楼梦》的流传意义重大,但他的价值却在当代被低估了

不过,近年的通行本再次作出修正,变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这却是互联网时代的读者们少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