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历史的人大体知道,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的车轮在就循环往复里滚滚向前。又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近来,翻看四大名著,竟然发现宛若周而复始的历史,里面也有惊人相似的情节,真不知道到底是谁抄袭了谁。《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高度一致《水浒传》里,鲁智深在第三回出场,原本在体制之内悠然自得。只因介入了金翠莲的冤情,三拳打死镇关西。在逃命途中,披剃皈依佛门,在五台山文殊院为僧。只因无数次坏了清规戒律,按捺不住那一刻驿动的心,就被长老以明降暗升的手法支配到东京大相国寺报道,讨一个职事僧做。在鲁智深徒步前往下一站的途中,路经桃花村。下面的情节简直和《西游记》中孙悟空收服猪八戒一模一样,只是行者名字叫做鲁智深。首先是鲁智深想在桃花村落脚,却被庄客驱赶:“客官快走,休在这里讨死。”也是鲁智深虽为和尚,女人缘却一直不错,刚刚救了金翠莲,现在又遇到女子落难。经过桃花村庄主刘太公说知,才明白原来她家的千金被桃花山上的强盗头子周通看到,见色起意,一定要明媒正娶,作为压寨夫人。事前留下二十两黄金,一匹红锦,选定今天作为良辰吉日,便要迎娶新娘。鲁智深听完,也是莞尔:尽管放心,我帮你解决这个麻烦。于是吃肉喝酒,酒足饭饱之后就假扮刘家千金钻入销金帐。等到周通赶到,一个人钻进香闺秀榻,却摸到了鲁智深的大肚皮。然后就是被一顿爆锤,夹着尾巴仓皇而逃。鲁智深直追到桃花山寨下,又一番交手过后,冰释前嫌。整场事件里,周通的服饰打扮也很有特色:红头巾、绿罗袍被扯得粉碎,非常狼狈。当然了,这也从侧面证明,至少在当时,绿色并没有什么隐晦的含义。想一想《西游记》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简直就是翻版一样的存在。桃花村就是高老庄,桃花山山寨就是福云山云栈洞。两段故事如出一辙:首先都是巧遇正在为强媒硬保发愁的庄主,其后都是采用番犬伏窝之计,假扮新娘入洞房,一番武力较量后冰释前嫌。而且,《水浒传》里的周通和《西游记》里的猪八戒都立下誓言:再不敢登门讨亲。孙行者和鲁智深都是和尚身份;反派一路里,周通和猪八戒也都是邪魔外道,并且色迷心窍,忘乎所以,念念不忘美娇娘。两者的品性也非常相似——多少带点高尚,讲究盗亦有道。并不似梁山上的同事王英和董平:王英下山只要是有姿色的就抢上山;董平投降宋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东平太守抢了人家的女儿。鲁智深和孙行者两人在整个故事的结尾,也都能善终。鲁智深重回五台山,孙悟空也修成正果。《水浒传》和《西游记》到底谁抄袭了谁?只要我们愿意,没有什么抄袭不能找到源头,那么这两者到底是谁剽窃了别人的成果呢?我们从时序上就可以得到答案。《水浒传》由施耐庵所著(当然也有人说和《三国演义》是同一人),成书年代没有争议:元末明初。也就是在元杂剧的时代浪潮中渐渐成形出世;而《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成书于明末清初。一个脱胎于宋词元曲;一个脱胎于明清小说。谁抄袭谁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或者换个说法,《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借用这个桥段向《水浒传》致敬。《水浒传》是不是从不抄袭吗?很不好意思,《水浒传》里也有一些抄袭的基因。或者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施耐庵也在某些地方有所借鉴前人。还以鲁智深为例:鲁智深只是小说里的人物,历史上绝无记录。但“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梗概却来自于五代十国后周太祖的《郭威传》。郭威原来也是体制中人,18岁投入后唐泽潞节度使李继韬麾下。史载:“威尝游于市,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酒醉,呼屠者,使进几割肉,割不如法,叱之,屠者披其腹示之曰:‘尔勇者,能杀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可见,这基本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翻版。我们的生活周而复始,我们都生活在其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