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开头写王进,结局也没交代,是败

众所周知,水浒虽然是写梁山位好汉,但是书中出场的第一位好汉王进,不在后来的梁山将中。王进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为跟高俅有冲突,后来不得不弃官逃走。后来,在史家庄他教了史进半年武艺,最后又带着老母亲离开了。那么,王进最后结局如何?书中没说。开头写了一个不是主角的好汉,还下落不明了,跟后来的梁山位好汉也没关系。作者为何这么写呢?这算不算败笔呢?其实,开头写王进,而且写王进下落不明,我觉得是非常精彩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王进的故事,非但不是败笔,而且是神来之笔,点睛之笔。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王进这个人,以及他的故事,至少有四点好处。其一,表明北宋祸乱的根由,乃是“乱自上作”金圣叹点评水浒时,认为高俅的上位,表明北宋末年祸乱的根由,是因为乱自上作。也就是说,是因为高俅这样的地痞无赖做了大官,他又祸害同僚和百姓,欺君罔上,所以才导致下面的人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因为下面的人被逼无奈,活不下去了,所以他们只能被迫上山落草。我们看古典小说,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多。《隋唐演义》里有,《说岳全传》里有,《三国演义》里也有。其实,金圣叹说高俅上位,代表着“乱自上作”,并不全面,因为书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比如洪太尉放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就是在说是洪太尉导致了天罡地煞出世,没有他,就不会有天罡地煞,这也是说乱自上作。王进的故事,也是一个例子。王进跟高俅,两人其实没有恩怨。当年,是王进的父亲王升,打了高俅一顿,高俅记恨在心。高俅当太尉第一天,啥也没做,就是找王进的麻烦,非要打王进一顿。堂堂太尉,正二品大员,上任第一天不去看看前任留下的问题,不去想着以后的工作,就是要去找仇人之子的麻烦,这不是很无聊吗?这样的人做官,能好吗?结果可想而知。其二,衬托林冲人生的悲剧,乃是“高俅太恶”林冲是水浒戏份较多的好汉之一,也是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他的经历,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逼上梁山”。林冲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和妻子和和美美,人生不错。后来,因为高衙内调戏林娘子,林冲碍于高俅面子,忍让了;再后来,高衙内第二次调戏林娘子,林冲还是忍了。如果说第一次忍让,还能说高衙内不认识林冲妻子,是一场误会,那么,林冲第二次忍让就说不过去了。后来,高俅设计陷害林冲,林冲被发配,发配路上差点被董超薛霸打死,林冲还是忍让了。很多人因此痛骂林冲,说他太窝囊,说他不配好汉云云。这样去骂林冲,实际上很不负责。因为作者的本意,是要突出高俅的恶,坏的根源在高俅,林冲是无辜的。王进的经历,就是要和林冲做个对比,让读者看清楚,不是林冲太懦弱,是高俅实在不能惹。王进遇到高俅,二话不说,带着老母亲就跑路了。官不要了,家也不要了,家私也不要了,为什么?就因为高俅太可怕了啊!你想想,换做是你的话,你得遇到什么样的人,才会吓得丢官弃家带着老母亲跑路啊?肯定是又坏又惹不起的人,不走的话有性命危险。林冲面对高俅,也是这样。不是他不想打高衙内,也不是他不想打死高俅,而是他不能,也不敢,毕竟高俅是太尉。有了王进的故事,读者才能更理解林冲的苦,也更应该看出来高俅太可恶太可恨。其三,王进下落不明的原因,乃是“无奈之举”王进从史家庄离开之后,说是去投老种经略相公,去做军士。史进后来还去找过他,但是没有找到。我们都知道,王进武艺高强,如果他从军,必定能在战场杀敌立功。可是,史进为何没找到他呢?我以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王进隐姓埋名了。为何?就是怕高俅查到。明明都逃跑了,还要隐姓埋名,怕高俅找到,也能看出来王进的无奈,高俅的可恨。第二,王进已被追杀了。王进带着老母亲每天走不快,也许,高俅已经派人追杀了他,所以他根本没能去投军,史进自然找不到了。这样的话,也还是能看出来高俅的可恨,王进的无奈。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比如作者就是没交代。文学小说有留白很正常,作者不必把所有的人物结局都交待清楚,这也正常。但是我我以为,第二种情况更能表现高俅的恶,王进的无奈。王进的故事,其实还有其他作用,即引出梁山好汉的故事。比如王进到史家庄,就引出了第一位梁山好汉史进。总之,王进的故事非常有必要,是全书的神来之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