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押送的生辰纲为何被劫一首28个字的山

金圣叹在点评水浒的时候,点评过三首山歌,他说每首山歌都有它自身的妙处,金圣叹指出,第一首山歌唱进了鲁智深的心坎中,第二首非常巧妙的唱出了崔道成的事迹,我们今天来讲金圣叹评水浒中的第三首山歌。这首山歌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这首山歌是这样写的:“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的意思也是很明确的,前两句写的是盛夏大热天的苦楚,后两句写的是,农夫正当午在田地中汗流浃背,而这时候的王公贵族在干什么呢?他们身居水阁之中,摇着扇子,享受着凉爽的环境。这首诗不但描述了杨志护送生辰纲时的炎热环境,而且还恰到好处的描写了当时的贫富差距,这种环境的描写,衬托的是护送生辰纲是不义之举,而夺取生辰纲是正义之举,这一点或许是杨志护送生辰纲失败的重要原因。不过,杨志护送生辰纲之所以失败,还和杨志这个人是有一定关系的。杨志为了顺利押送生辰纲,他带领众人避开作息时间,选择在天热的时候赶路,而赶路的人因为天热需要休息,这时候的杨志却不允许,一旦这些下人不干,杨志的计划就泡汤了。杨志之所以如此为难大家,就是因为他想通过成功押送生辰纲,最后实现光宗耀祖、仕途辉煌的美丽梦想。为了自己的私利,有两个虞侯跟本上队伍,杨志就屡次辱骂人家。在押送生辰纲的时候,还有一个老都管,他是讲道理的,可是,老都管的建议,杨志也不听,最后老都管和杨志也有了矛盾。至此,杨志将手下的人得罪了个遍,干活的不想干,虞侯老都管都和杨志有了矛盾,可以说,这时候杨志的手下已经联合起来对抗杨志了,某种程度上说杨志就是一个光杆司令。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杨志的性格缺陷。杨志不能摆正自己的身份,要知道,他在押生辰纲德的时候,还是一个犯人,本应该事事小心,而杨志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梁中书的话就是尚方宝剑,这时候他完全忘记了自己囚犯的身份,也忘记了谢都管是什么身份了。在谢都管和两个虞侯面前,杨志颐指气使,最后将这三个人全部得罪,从得罪这三个人开始,杨志的悲剧也就开始了。本来这三个人就已经看不惯杨志了,可是杨志在押送途中,还是摆各种世家子弟的架子:“只要早行便早行,要晚行便晚行,要住便住,要歇便歇”,也不管天气如何,而且毫不体恤为他干活的手下:“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不把人当人”。总之,在杨志押送生辰纲的这个队伍中,早已是离心离德了,而杨志也成为了孤家寡人,这就更加剧了内部的矛盾,金圣叹就说过:“观杨志苦打众军,正是散众人之心,致陷身之由。杨志处处使性,即不外劫,亦有内变”。金圣叹的这句话可以说一句道出了杨志的悲剧,这或许也是他没能成功押送生辰纲的重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