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讲的是宋朝土匪的事儿,成书于明朝,宋明之间是元,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王朝。元朝用武力干掉了南宋,朱元璋又用武力赶走了蒙古人,这个时候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自唐宋以来文人至上的思想产生了怀疑,他们崇尚武力与热血,这就是水浒成书的大背景。
每个人的个性及其变化都是连贯合逻辑一部著作出场这么多人物,每个人的个性及其变化都是连贯合逻辑,甚至可以拿现代心理学解释的,里面每个人物的入场和出场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舒畅,有很多趣味盎然的小故事,还有里面各种黑色幽默,譬如故事高俅的一路升迁很大程度上是偶然造成,就仿佛一个钉子失去一个国家,类比那个冰河时代的松鼠,这种优点不胜枚举。
每个人的个性及其变化都是连贯合逻辑中国四大名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隐晦不明,藏于行间”,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刘心武等人讲的红楼,吴闲云讲的西游,完全颠覆了对名著浅显的认知,同样,水浒也是这样的,很多事情不说明白,让你自己去想。举个例子,鲁智深为啥一定要杀了郑屠,仔细读读原文,并不是为了义气,根本是为了名气和女人。
《水浒传》人物再举个例子,李逵生性残暴,杀小孩吃人肉,宋江作为江湖上仁义之人,为何偏要呵护李逵,根本原因是为了收小弟为他卖命,只有李逵才是真正对宋江好的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总之吧,水浒的好一方面是它所展现出来的明朝文人的思想背景,一方面是中国古典小说笔法精纯应用。看得到的想不到,想得到的看不到,认真想了猜得到,猜得到的没写到,李逵救宋江时为什么奔人多的地方杀一定是宋江在指点他,书上没写,只是说李逵好杀人,细想一下吧,人多的地方埋伏少啊,安全系数高啊。
《水浒传》人物李逵坐衙模仿谁呢,细思一下就明白了,宋江,李逵死心塌地跟着宋江,为什么呀,宋江的本事大,书上一点没写,全靠个人猜,宋江上梁山时梁山什么光景,一个字乱,谁都是大哥,宋江来了,骑兵,步兵,水兵,侦察兵,通讯兵,还有机密,军机,炮兵都一点点建立起来啦,排了座次分了工作,按序排队,没有半点差池,宋江厉害呀,偏偏让你觉得宋江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是。
《水浒传》人物招安是多难的事啊,试了几次都失败了,最后宋江还是给办成了,朝廷大员是你一个山贼想见就见的,宋江用了多种手段,个种方式,最后连皇帝都见到了,当时宋江的身份还是罪犯呢,想想挺难的,下属们还有许多反对的,而且反对的人分量还很重,最后事办成啦,每个人都由罪犯变成合法公民啦,又去边关走一趟,大家都升官发财啦,再后来朝廷不可能让这些来历不明的人做大,宋江就去打方腊了,这一去怎么可能回来呢。
《水浒传》人物细想想,《水浒传》里的好汉,一个个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走的走,解散啦,各个不留痕迹,多有意思啊,历史局限性啊,没打破,多好啊,给后来人许多有想法的空间,没有半点个人的观点,就是局外人。《水浒传》的一大看点是市井气息,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草根百姓,人物生活状态都很鲜活,大到打仗招安,小到王婆教人撩妹,都浓缩到了一本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浮于纸上,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