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年创刊《美文》。年创作《废都》。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贾平凹在文学上造诣深厚,也获奖无数。他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今天又翻到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虽然之前就读过,再看一遍,依然觉得甚有意味。贾平凹是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也不想做个种地的行家里手,他只喜欢爬格子。那个大家在一起干活的时代,别人当然不欢迎他,就把他踢到妇女那一组,让粗大嗓门的婆娘管他,让小媳妇的闲言碎语淹没他。《丑石》一文中的陨石,也许是作者想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许是借题发挥,却让很多人感到了自身的弱点,也看见了人性的光辉。贾平凹先是对丑石一阵狂贬:“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首先它是外表不符合人们的审美价值,没棱没角。其次它还坚硬无比,一点也没有现代人圆滑、柔韧的性格。但是作者还嫌贬的不够,继续丑化它。“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缺点很多:不细腻、不光滑,既做不了高贵的事情,也成不了普通的凡物。所以只能废弃不用,最后的结果是锈了绿苔和黑斑,更加地不被人看好。这就好像我们很多人,脾气又臭又硬,不懂圆滑世故,不知逢迎拍马,没有人喜欢,即使偶尔被人想起,也因为可用之人太多,你不争取,只能被长期搁置不用,生锈发霉。不过丑石在人们眼里,多少还是有点优点:“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也许这是它最后赖以生存,不被人下决心丢弃的可怜的一点点优势。可见作者也是在叹息当初的自己,没有被村里人赶走,还能混一口饭,完全是因为自己三缄其口,任周围唾沫横飞。有些石头是有灵性的,除了贾宝玉的通林宝玉,孙悟空是由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还有《水浒传》里没羽箭张清。张清善使飞石,梁山好汉中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手,如徐宁、关胜、董平、呼延灼、刘唐、鲁智深等。张清一定是练家子,估计那飞石也是有灵性的。《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被陆逊打败后,在刘备逃亡过程中,陆逊又派遣大军追杀,但是却迷失在诸葛亮早就设防的八卦阵中,最后是得到诸葛亮的岳父的指引,才得以出逃。贾平凹文章中的顽石也是如此,在竭力贬低了丑石一番之后,作者话锋一转,忽然告诉我们,“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不仅我们在怀疑,作者为什么要一贬再贬这块丑石,连文章中的奶奶也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奶奶是代表那些有见识,吃的盐比饭还多的一类人。只要她们认定的事情,八九不离十是正确的。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因为她们也是这样吃着亏长大的。但是她们也代表经验派和保守派,她们怨恨丑石无用而且碍事;而孙子辈是没有阅历、没有文化的代表,他们嘲笑而且随意摆布丑石。文中的伯父代表的则是有权力,但是又不能知人善用。天文学家代表的是伯乐,让千里马不再骈死于槽枥之间,发现它丑到极点即是美到极点。而丑石自身则代表着一种境界,曾经沧海难为水,即使孤独地守候几百年,也不愿意自甘堕落,降低人格。莫泊桑师从福楼拜,在十年时间里刻苦练笔,写成了一篇一篇文章,但是全部扔了没有拿出去发表一篇作品,一直到写成短篇小说《羊脂球》,作品一发表即震动法国文坛。成名后的作家还能沉寂下来刻苦写作,一生著作十分丰厚,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之王”、一个“卓越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很多人有那么大的价值,却默默无闻地隐藏着自己的光辉,静默地忍受着周围的讨厌、厌恶和屈解,甘于在寂寞中生存,司马迁如此,居里夫人如此,还有许许多多就在我们周围的人也是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