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诗词,真没想到会说到《水浒传》上,具体如何?且看:
念奴娇·天南地北明代:施耐庵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得,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只道梁山好汉,便热血沸腾,殊不知被道作野莽草寇,终是名不正则言不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宋江接受招安是必然,万千种种皆可于该词中显现。也可以说这首词在《水浒传》中起了非常关键的转折。
宋江入汴梁,得知李师师后,便已心有打算。一切的前后安排,皆为此而铺路,借师师之口言己心声。话说,宋江、柴进与李师师对坐饮酒,被李逵闯入,圆睁怪眼,怒以为宋江只顾喝花酒,重色轻友,直瞅其中。一番言语化解后,李师师献唱苏轼“大江东去”词,宋江乘酒兴,索纸来,磨浓墨,遂成该词。虽说在进一步的交谈下险被宋徽宗撞见,但宋江在此次对李师师过程之中的表现可谓“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有守有为,为下一步的招安之路开启了契机。
在这一回之前,宋江还特意地搞了一个《菊花之会》,填了一首《满江红》来剖白自己,其有句:“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句式明晰,一读便可知宋江之意,不再赘述。
大体了解背景后,再回头看这首词。宋江这时的处境在前面说了,是非常尴尬的,他需要获得一个身份,一个对等的谈判机会。但手下之人懂宋江的少,懂打打杀杀的多,几千年来为国尽忠,实现理想抱负的情结是不可磨灭的。宋江亦深知“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如果再继续下去,和草莽、匪寇有何区别。所以宋江要被招安,要集星光为皓月,以自己的势铺个台阶给对方,得两者之全,成万家之荣。
所以宋江不怨天,不忧人,以狂客自述,以一个“借”字突出,所有的迫不得已皆无奈之举,这是给朝廷的台阶,也是给自己的台阶。然后再陡然一笔,从李师师的衣饰着手,赞颂一番,“翠袖”“绛绡”甚至将李师师等价到杨玉环身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此时的李师师也确实可比杨玉环,最起码话语的分量在宋徽宗那里是很重的。再进一步,夸李师师为神仙体态,引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此处亦有自比,是说凡夫俗子与李师师无缘相会之意。
下阕转回到自己身上,寂寞之心无人理解,忠肝义胆四海不识,唯盼望皇帝招安,这种愁绪已为心结,焦虑之下,一夜白头。可以说这是重中之重,庄周有言:“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宋江清晰的认知下,意识到了困局,要走出困局,则要谦逊、恭谨,不再沉醉于虚无缥缈的事物上,为一众人的未来而甘愿低头。
也可以说,《水浒传》前期的一系列“被迫”都是在为招安而铺路,为好汉的情结来铺路,是为了最终的保民安国,实现心中大义。假如说,宋江不接受招安,自霸一方,最终的结果只会是生灵涂炭,毁灭一方,这是自私、自利的行为,与公义将失之交臂,更无英雄情结可言。所以说,招安是必然,也是最好的结果。
作者简介:
邢建建,字晏如,《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辑。被老婆戏称为邢“贱”“贱”,故为“贱”说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