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水浒传人人皆知,但水浒到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6359070.html

《水浒传》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古代造反乃是大逆不道之罪,但施耐庵却反其道而行,为那些所谓的“造反者”树碑立传,并用极细腻的描写渲染他们的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把兄弟义气和肝胆相照的豪迈气势显现出来,其中的数段经典情节数千年来广为人所传诵。

水浒传的主角乃是以宋江为领导的位梁山好汉,整部作品的内容主写他们如何在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既然整部作品都以梁山为主阵地,以梁山好汉为主人物展开,按道理来说应该叫《梁山传》更贴切,为何要叫做《水浒传》,取一个这样拗口的名字?而且在书中从未提及“水浒”二字,其实其中奥妙无穷。

首先需明白,在中国的写作中常会用到一个命名方式——用典,即套用古诗中意思相关的名句或典故来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水浒传的命名正是用了此方式。

《诗经·大雅·緜》此文写的是关于周朝先祖太王亶父的一个故事,大致的意思是指,大约在商朝武丁盛世时,常年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周部落每天都面临着强敌侵犯和粮食紧缺的两难境地——生活在他们周围的戎狄部落对他们虎视眈眈,时常被侵犯抢掠。

因土地荒凉贫瘠,他们的粮食收获也不多,导致粮食不足,生存状况异常艰难。当时部落领导亶父在审时度势后,决定离开此危险之地。于是他率领部落迁徙到周原,即今天的陕西宝鸡,此地土地肥沃,且周围没有强敌侵犯,非常适合部落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所以在亶父的带领下,周部落在此扎根壮大,多年后建立起强大的军队,顺利打败商朝,从此建立了绵延年的周王朝。

文中有一句:“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水浒”便是取自此处,此二字在诗中指的就是“安身之地”。而回到水浒传这部作品中来理解,众所周知,当时宋江、林冲等梁山好汉都是迫于无奈而去梁山安身,因此梁山就成了这位好汉的安身之地,作者用诗经中的典故来命名,用“水浒”代指安身之地梁山。

而坊间还有另一种说法,据闻施耐庵虽曾经担任过官员,但毕竟当时官场黑暗动荡、尔虞我诈,施耐庵厌倦了每日与人勾心斗角的生活,便辞官回家一边教书一边写下江湖豪侠传,最终此书得以面世。这里提到的江湖豪侠传指的就是水浒传,此名字在今天看来是非常普通的,所以当时的作者施耐庵也有同样的感觉。

他对自己所写的内容非常满意,但却对题目较为不满,罗贯中见此状,便建议师傅把题目改为水浒传,水浒指水边,亦有在野之意。施耐庵听闻此名含义后,连连赞赏徒弟罗贯中的聪慧,便把江湖豪侠传改为水浒传。

好的名字能为一部书增添独特的魅力,在四大名著中,类似《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是非常直观地概括出整本书的主要内容。这些名字并无不妥,但相信在看完今天的《水浒传》名字由来的科普后,读者心中对这部经典作品会有更深的印象,毕竟此名内涵如此深刻,相信内容亦是精彩至极。

参考文献:

《水浒传》

《诗经·大雅·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