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善续写红楼梦的高鹗哪去了中国搜

出版“四大名著”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其中《红楼梦》署名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为何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红楼梦》究竟有没有写完?后四十回到底是曹雪芹原著还是他人续写?3月3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首都图书馆联合举办“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第一季开讲,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张庆善从原著出发,以红研所校注本《红楼梦》为例,条分缕析,探求这个百年谜题的答案。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即目前人文社《红楼梦》发行量最大的通行读本,初版于年,简称为“新校注本”“红研所校注本”)在第三次修订时,将全书的署名,由“曹雪芹、高鹗著,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

续写《红楼梦》的高鹗哪去了?更有不客气的读者指责:“高鹗犯了什么错误?你们为何把人家的著作权给剥夺了!”

“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问题,并非‘新闻’。”张庆善说,因为早在年新校本第三次修订本出版时,就已经改为“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了。

《红楼梦》曹雪芹是创作完、但没有最后改定,有什么根据呢?张庆善解释:“一是从创作的规律而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历时十年之久,他不可能只写前八十回,而不再往下写了,翻来覆去只是修改前八十回;二是根据现有的大量脂砚斋批语,已经透露出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曹雪芹的亲友脂砚斋、畸笏叟都已经看到了这些稿子。”脂批透露出的消息很多,还有具体的回目,都能说明曹雪芹确实是基本完成了《红楼梦》全部写作。

《红楼梦》最初以抄本形式流传,留下各种版本。乾隆五十六年(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活字版,从此有了印刷本;年又修订一版。为了区别,前者通称“程甲本”,后者称“程乙本”。

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红楼梦》的早期抄本即脂砚斋评本陆续被发现,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梦觉主人序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舒元炜序本、郑振铎藏本、梦稿本等等,有十一种之多,其中,大多署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早期抄本,与程甲本程乙本有许多不同。

脂本与程本差异有多少?“几乎页页都有差异,差异的情况十分复杂,有的是具体字句不同,有的是一段一段的不同,有的甚至是情节的不同。”张庆善说,譬如“红楼二尤”的故事就很不相同。

例如,《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跑到梨香院看薛宝钗,两人比通灵,正互相欣赏时,林妹妹来了。程甲本里写到“丫头喊林妹妹来了,只见林黛玉摇摇摆摆地走进来”,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上写的是“只见黛玉摇摇地走了进来”。

“一个是‘摇摇摆摆’,一个是‘摇摇’,两字之差,其意境有天壤之别。”张庆善说:“摇摇”形容林黛玉走路很美,会让人想到洛神“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而“摇摇摆摆”这个词怎么也不能与美丽的姑娘走路联系在一起。

再例如,贾宝玉的前身是谁?程甲本的整理者并没有搞清楚顽石与神瑛侍者的关系。新校本在校勘中发现描写“石头记”来历的情节中,少了一大段文字。在所有的早期抄本中,恰恰在甲戌本中保留下来了,足足有字。有了这段文字,顽石、神瑛侍者、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就清楚了。

经过专家们多年的研究,从整体上看,认为早期抄本即脂砚斋评本的文字更好,较少地受到后人的删削篡改,较好地保留了曹雪芹原著的面貌。因此,以脂砚斋评本为底本搞一个更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本子,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校本”。

“新校本”是目前发行量最大,权威且更受读者欢迎的通行本。张庆善分析其原因,一是选择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这与以前的通行本所依据的程甲本不同;二是以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为首,聚集了来自全国的几十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历经七年时间,并参校了11个早期抄本一字一句校勘出来的;三是注释凝聚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智慧和心血,既有著名的红学家,也有民俗学家、服饰专家、中医药专家等,注释内容繁简得宜,严谨准确,是当下红学最高水平的反映;四是自年3月初版以来,它又经历了三次修订,一字一词都经过严谨的审核;五是设计精美,典雅大气。插图全部出自当代著名《红楼梦》人物画大家戴敦邦先生之手,即为图书增光添彩,又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

张庆善认为,署名的变化,吸收了红学界对后四十回续书作者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出版者和整理者严谨的态度。(中华读书报)

相关新闻

《红楼梦》有没有写完?红楼梦学会会长揭开百年谜题

著名作家张爱玲曾感叹“人生三恨”莫过于: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便是《红楼梦》未完。说起《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问题一直是红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也是广大读者经常讨论的话题,至今众说纷纭。最近,《红楼梦》再次成为了热点话题,是因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四大名著珍藏版新版《红楼梦》中署名发生了变化,由“曹雪芹、高鹗著”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为何作者的署名中没有了高鹗的名字?《红楼梦》到底有没有写完?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应该归谁?日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首都图书馆举办的“阅读文学经典”讲座上,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张庆善(右图)从原著出发,以红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为例,为大家揭开了百年谜题的答案。

曹雪芹写完了吗?

张庆善介绍,其实《红楼梦》是写完了,但准确地说是没有最后修改完。而且八十回以后的稿子又丢掉了,因而留下了后四十回续书问题。说曹雪芹是创作完了《红楼梦》,但没有最后改定有什么根据呢?张庆善称:“一是从创作的规律而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历时十年之久,他不可能只写前八十回,而不再往下写了,翻来覆去只是修改前八十回,这不符合创作规律。二是根据现有的大量脂砚斋批语,已经透露出八十回以后的情节,而且曹雪芹的亲友脂砚斋和畸笏叟也都已经看到了这些稿子。”

如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一回前批:“按此回之文故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庚辰本第三十一回末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百蛇灰线,在千里之外。”庚辰本四十二回前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世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除了这些举例,脂批透露出的很多消息及具体回目,都能说明曹雪芹确实是基本完成了《红楼梦》全部写作。“我为什么说‘基本’写完了呢?是因为全书写完了,但还需要修改整理,有些地方还缺些内容没有补上,有的章回还没分开等。”张庆善说,如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后有评语写道“此回未成而芹逝矣”。这里的“未成”是未修改完,不是没有写完的意思。“‘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我的这些观点主要依据是《红楼梦》本身描写,特别是脂批透露的消息。”

原稿八十回后去哪了?

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但最终写了一百一十回,还是一百零八回,或是一百二十回很难确定。如今为什么人们看到的早期抄本只有八十回呢?据说丢了。曹雪芹《红楼梦》原稿八十回后为什么没有传下来,多少年来人们众说纷纭。张庆善表示,有人说是人为破坏《红楼梦》,就像腰斩《水浒传》一样,有人故意把《红楼梦》从八十回斩断,而这一说法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大贪官和?,持此观点的是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但多数专家认为《红楼梦》是最初在曹雪芹朋友圈子里传抄披阅的时候,被借阅者给弄丢了。这样讲有根据吗?张庆善道:“有!根据还在脂批。”

“《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第十六回)“茜雪至《狱神庙》方程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第二十回)“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第二十六回)以上几条批语都是畸笏叟在“丁亥夏”的批语,有专家认为畸笏叟极有可能是曹?,也就是曹雪芹的父亲或是叔叔。张庆善称,从上面的批语完全可以得出,曹雪芹不仅写完了《红楼梦》,而且八十回以后也曾在亲友中传阅,不幸被借阅者弄丢了,而且起初丢失的稿子还不是很多。此外,就是畸笏叟是曹雪芹原稿的最后保存者。而对于得知亲友传抄披阅时弄丢,曹雪芹为什么不再把内容补上的疑问,张庆善坦言,这是无法说清楚的千古之谜。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大胆推测,由于晚年的曹雪芹因生活贫寒,又住在远离城里的西山一带,他的最后十年可能再也没有去修补《红楼梦》。而曹雪芹逝世以后,畸笏叟保存残稿,更不敢轻易拿出去给别人看,怕再弄丢了。直至曹雪芹的八十回以后稿子也随着畸笏叟老人的去世而成为了永远的谜案。

为何高鹗被认定为续写者?

正因为曹雪芹八十回以后的原稿没有传出来,所以在社会上只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这就有了《红楼梦》续书的问题。张庆善认为,关于后四十回的问题,最权威的文献资料就是程伟元、高鹗为程甲本、程乙本出版写的序和引言。那么谁说是高鹗续书的呢?这就不能不提胡适。胡适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证了“高鹗续书说”,这个观点也成为新红学的基石之一。张庆善讲述,年胡适在其所著《红楼梦考证》中提出了《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作的观点。在论证“后四十回的著者究竟是谁”的问题时,他引用了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一条材料,俞樾说:“《船山诗草》有《赠高兰墅同年》一首云:‘艳情人自说红楼。’注云:‘《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船山即诗人张问陶,而他是高鹗的同学,二人是同一年考中举人。由此胡适认为,张问陶的诗及注是高鹗续书的“最明白的证据”。

而胡适的“考证”可信吗?张庆善表示,多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质疑。胡适依据这个小注就断然认定是高鹗续书的铁证,可问题是,张问陶并没有说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只说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可这里的“补”不等于“续”。此后,许多专家通过深入研究张问陶,指出胡适的观点站不住脚。首先从文献考据的角度看,张问陶的材料不是第一手文献资料,如果没有互证的文献资料,这种孤证很难作为论证后四十回续书作者的铁证。其次张问陶与高鹗未必关系多熟悉,过去说高鹗是张问陶的妹夫,已经证明是误传。最后张问陶并没有说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只是说“补”,“补”不等于“续”。程伟元、高鹗并不否认他们做了“补”的工作,程伟元在为程甲本写的序中就说:“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不过是“截长补短”之补,不是续书的意思。

后四十回是谁写的?

既然论定高鹗不是后四十回的作者,程伟元和高鹗只是做了“细加厘剔,截长补短”的整理修订工作。那么至于后四十回是谁写的,目前还是无法找到。由此可见,如今《红楼梦》书上写上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是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张庆善说,其实从《红楼梦》的传播史上来说,程伟元、高鹗可以说是《红楼梦》传播第一人,他们的贡献不可磨灭。

在否定高鹗是后四十回的作者后,有人提出了后四十回有没有可能就是曹雪芹写的,或者说后四十回中原本就有曹雪芹的遗留原稿或散稿被程伟元找到,而后与高鹗修订成为全璧的说法。对此,张庆善比较认同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的观点:《红楼梦》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一个字。他谈到所依据为:脂批透露出的八十回以后的情节,诸如狱神庙相逢故事、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虎兔相逢大梦鬼等重要情节,现存的后四十回中是一点也没有,或完全不符合。而且现存的后四十回主题、创作观念与前八十回明显不同。曹雪芹的原稿,贾宝玉是“悬崖撒手”。今本后四十回虽然也写了宝玉出家,但是却“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再如在曹雪芹的原著,贾家最后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今本后四十回却让贾府“兰桂齐芳”等。此外,后四十回还扭曲了人物形象,如在前八十回,林黛玉从来不劝宝玉去读书,可在现在的后四十回,林黛玉竟像薛宝钗一样,成了道学姑娘。如今本第八十二回,宝玉要去学堂,林黛玉说:“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尽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这哪是林黛玉呀,可见这样描写与曹雪芹差得太远了。同时,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文笔、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张庆善称,虽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作,但不等于全盘否定后四十回,不能说后四十回一无是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