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酒的短文集02从四大名著看人生法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huodong/102935.html

  

  撰文/二两酒·江苏徐州

  编辑/渝夫·天津河东

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次,且看二两酒的别样解读。

我一直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定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的,是谁提出的意见建议、有这种想法,为什么在浩如烟海的名著中,独独选择了这四本名著?这个人,或许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足以影响千千万万的人,乃至我国的历史、我们民族的性格。因为自从这四本书被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后,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没有电影的时候用戏剧,各种地方戏剧来表演、诠释;有了影视之后呢,更是被很多导演当做成现成的、优秀的影视剧本来拍摄放映,还有很多衍生的电影、评论、小说、散文,近期比较出名的如《易中天读三国》、红学等,这些无不对我们国家人民的的性格、习俗、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这四本名著中,每一本名著所体现的、表达的、反映的侧重点不一样,被大众所接受的是:《红楼梦》假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情”;《西游记》是“诚”或者是“真”;《水浒传》是“义”;《三国演义》是“诈”或者是“谋”。而这四个字、这四种截然而不同的感情、性格、侧重点,我感到,恰恰是我们在人生中、在生活中所需要的。

(一)《红楼梦》中的“情”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感情、都要有感情、都要讲感情,假如一个人没有了感情,那和行尸走肉和动物有什么区别,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了,那就只是具备了一个人的躯壳罢了。《红楼梦》这本书,是带着我们走入感情的世界的,假如细细品读、认真揣摩,是会体会到其中的情感世界的,而且这个情感世界来的是如此的真实、好像真正发生过一样、好像里面的人都是活着的一样。

全书开始的神话故事就是如此的充满想象力,林黛玉(绛珠草)因为欠了贾宝玉(神瑛侍者)甘露之惠,要用眼泪偿还,这就是林黛玉为什么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原因,是为了“还情”。比如贯穿全书始终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和贾政和王夫人和老祖宗之间的亲情,贾宝玉和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薛宝钗、史湘云之间的姐妹之情,这种感情来得真实、真切一些,是《红楼梦》一书中的正能量,也就是从这些感情中,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可爱、可以珍惜。

再比如林黛玉扛着小花锄葬花,吟诵“花谢花飞飞满天”的多情善感。再比如,贾探春因为朝廷打了败仗,为了和亲,远嫁他乡,那种“从今分两地”的浓浓的难以割舍的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不舍之情。

又如大观园里面众姐妹在一起组诗社,吟诗作赋时候所表现出的那种纯真的诗情,那种对生活的热爱情怀。但是里面也时时流露出很多很多的负能量,很多虚伪的、狡诈的、伪善的、凶残的东西。比如书中的出身于“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熙凤,表面上整天嘻嘻哈哈、打情骂俏,但是笑里藏刀,在书中却最是无情,冷酷、贪婪,绰号“凤辣子”,可谓蛇蝎心肠,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谓无情至极,比如“弄权铁槛寺”害死张金哥未婚夫妇,就是为了得到三千两酬谢银子;借“弄小巧用剑杀人”害死尤二姐,就是为了除掉与自己争宠的人,以便保住自己琏二奶奶的位置;又为了灭口害死尤二姐未婚夫;“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还有薛蟠为了争一女人打死冯渊。这都是无情的终极表现。

当然,我们看《红楼梦》,情只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我们不能够说红楼梦仅仅表现了情,那样《红楼梦》就不会有这么巨大的价值和影响力了,但是红楼梦确实是饱含深情,正如作者本人所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在读《红楼梦》时候,要汲取其中的正能量的“情”,把自己陶冶成有情有义、懂得人情世故,却不油滑的人,这是我们所需要的。

(二)《西游记》中的“真”

书中唐三藏在最后一回中向唐太宗说的取经所经历的苦难:有十万八千里之远。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真可谓: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历经八十一险难,矢志不渝信念坚。《西游记》书中也有一句话是“真经还需真人取、妖魔鬼怪总是虚”。总之,我读过《西游记》后,感觉到唐僧在取经的途中,不被妖魔所降服靠的是这么一股真诚、不被美色荣华所诱惑靠的是这么一股真诚、不被艰难辛苦所消磨靠的也是这么一股真诚。可以说,唐僧是《西游记》中,最起码是师徒四人中最有信念、有信仰、有理想,而且忠诚于这种信念和信仰,并肯为之而努力不息、奋斗不息,甚至连生死都置之度外的人。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团队的缩影,唐僧在师徒四人中可以说能力素质不是最好的,自我防御水平也比较低,甚至都保护不了自己,但是这个团队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唐僧,没有了唐僧,那么去西天就不是取经,就是游玩,最起码这个团队就失去了目的、失去了追求、失去了信仰和精神。孙悟空能力素质最强,但是缺乏理想,沙和尚最吃苦能干,但是能力素质一般,猪八戒贪图享受,需要不断鞭策,这就是唐僧能成为他们三个师父的原因。

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真经呢?他完全可以过比较舒服的日子嘛。因为首先唐僧是一名僧人,仅仅就是因为他是一名僧人,就需要奔波十万八千里去取真经?他完全可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嘛?像是其他和尚一样,把当和尚作为一种混口饭吃的、聊以生存的职业啊,但是唐僧没有,唐僧感觉到作为一名和尚,要致力于佛学研究,并将之发扬光大,这是一名和尚应该做的。另外,通过取经、传扬佛法,引导人们向善,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是为了一个国家、为了人民,因此唐僧不管西天之路多么艰险,都是要去的。唐僧取经,没有过多得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更多的考虑国家、人民的利益,这是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所不同的地方。

我感到,我们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也是需要唐僧取经的“真”的那股劲头,拿出“诚”的那种心灵,拿出“实”的那种态度,干事创业,不被艰难险阻所吓倒、不被美色金钱所诱惑、不被享乐安逸所消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保持内心中的那一片“真”,才有可能取得生活中的“真经”。

(三)《水浒传》中的“义”

孟子强调舍生而取义,而且《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义是其中宣扬的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书中带有“义”字的回目就有十二回之多。义是我们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用东北话可以说成“讲究”。其它三部名著中,比如情、诚、诈或者谋都可以很轻易的翻译成英语,但是唯独《水浒传》中的“义”这一个字,在英文里面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单词来表述。

先说说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争议比较多的人物之一宋江。宋江为什么受这么多好汉能人的崇拜?我们小时候看电视、看书都会经常看到这么一幕,当一位好汉得知面前站着的就是宋江的时候,就会突然激动异常,像是见了自己的父母一样突然跪下,然后称呼:哥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宋江为人“义薄云天”,重情义,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而且名声远播。这是宋江最后能成为梁山老大,也是很多人投奔梁山、服宋江的重要原因。

书中第七十一回,宋江与众兄弟在忠义堂上盟誓:自今以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在这里,梁山“义”的终极目的是辅国安民,是为国家出力,是建功立业,是散发着正能量的义,是不同于一般的江湖义气、哥们义气的,是《水浒传》中最积极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最广大人民的、当时好汉的心理愿望的。而宋江,就是通过这种义,来领导梁山形色各异、性情迥异、出身不同、难以驯服的好汉的,他们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在阅读《水浒传》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书中有很多只问亲疏、不论曲直的义气,比如宋江为了让秦明归附自己,让小卒冒充秦明杀害百姓;李逵在江州劫法场,抡两把板斧,不问军官百姓,一味砍将来,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为了宋江哥哥的义,却背离了辅国安民的大义,这是愚义、愚忠;而梁山好汉中这种愚义、愚忠的人是大有人在的,这种义,其实是和我国所提倡的“舍生而取义也”中的义是相悖的。可以看出,义的正面性成就了梁山事业,但是梁山事业也由于其“义”所存在的固有的负面性、缺陷性而最终遭受重创、走向末路和失败。可以说,梁山事业,成于大义、败于小义、成于真义、败于假义,败于区分不了大义和小义、真义和甲义,最后大义所筑牢的梁山被小义慢慢腐蚀攻破。

今天,其实“义”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为了利益而舍弃“义”的人越来越多,此时我们更应该将我国文化中之正面的“义“拿出来,来抵挡利益的“益”,而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有辅国为民的大义,灭自私自利的小义,唯有如此,自己才有可能不被腐蚀、不迷途,才有可能发展、成功,才有可能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有益。

(四)《三国演义》中的“谋”或“诈”

著名学者周汝昌曾经说过,《三国演义》,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诈。的确,通篇看去,三国演义哪有什么诚信可言?所以我感觉,《三国演义》的书名应该改为《三国演诈》。假如非得说出一二诚信来,那么可能就是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感情是比较真实感人的了。

《三国演义》中的“诈”得最出名的,当数诸葛亮的空城计。其它比如司马懿装病夺取魏国的大权,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蔡瑁兄弟到周瑜军营中诈降,却被周瑜使用了反间计,命丧黄泉,都属“诈”的范畴,甚至歌手林俊杰在《曹操》这首歌中都唱到“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但是《三国演义》,像是《东周列国志》一样,是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战争的演义,国家与国家之间,是没有什么友谊可以言的。因此,像是书中的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魏国的曹操,以及这三者麾下的众多将军、谋士,只是一个国家的利益、一个集团的利益的代言者而已,在充当代言者的角色的时候,只能通过尔虞我诈、各种计谋,否则只能失败,因此掩饰了他们真实的人性。

《孙子兵法·军争篇》中说: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为了利益,可以诈降、可以诈亡、可以诈败、可以诈逃,什么都可以用来诈,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我们万万不可忽视在这种诈的同时,书中流露出的人的真性情,比如书中奸诈枭雄曹操也可以作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且在临终之前的遗言都说的很具有人情味,读起来,感觉都不像是一国之君说的:要求不亏待歌舞艺人和待婢,各房人若是没有事情,可以编制丝带做草鞋卖,还让所有妻妾改嫁,一代枭雄,遗言中没有军国大事、豪言壮语,尽是些儿女情长、家庭琐事,这就是真英雄,真英雄必须具有真性情,没有真性情最多只能算是莽夫、狗熊。

蜀国第一谋士卧龙孔明,也可以感慨假如自己当时不出茅庐,又会是怎样的生活,而且始终梦想着天下一统、和平之后,自己归隐田园,继续过着隐士的生活。而我们看看,《三国演义》中,没有这些真性情的,比如袁术、袁绍之类,只有事业、只有江山,没有感情、性情,甚至兄弟之间都互相勾心斗角、互相猜忌、相互厮杀,对待下属更是如此,终究走向了失败,实在是必然,归结到根本,其实和其做人有很大关系。

因此,我感到,一个人,无论做多大的事情,无论在做事情上多么有谋略、有计策、有心机,但是在做人上,一定要有真性情,要有感情的,否则,连最起码的人性都没有了,这是注定要失败的。古人说,“尽人事、听天命”,没有真性情、一味使诈的人,连“人事”都难以尽到,又怎么能有资格听天命呢?

《管子·牧民》中说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说,我感到,情、真、义、谋也是一个人的四维,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讲真情,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要有真情、有感情;要讲真诚,对人、对事、对学习要秉持一个“真诚之心”;要讲道义,对国家、民族要讲大义,对朋友要能舍生取义;要有谋略、思维、头脑,做一个不仅善良而且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成功,最起码,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可以避免走入歧途。

二两酒,“80后”非典型文艺青年。生长于楚风汉韵之地,十九岁求学于湘江之畔,二十三岁工作于北国冰城。认为天下书皆有可读之处,关键在如何读;天下人皆有可师之处,关键在如何师。喜读书,诗词文赋、经典通俗、古今文字,虽苦求解而不得解,只能不求甚解,或可得解;爱作文,毫无天赋,笔秃亦毫无大作,蓦然回首多次,那人仍不在灯火阑珊处,最终无意再回首。爱交友,无论贫富高低、鸿儒白丁,凡志趣相投、三观相合、不以财以物以权以贵以势分人者,皆可为友,忙时或相忘于江湖,闲暇寂寞时或相濡以沫。最喜辛弃疾“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但二两酒已醉悠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