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周末,读库阅读基地开启待客模式,精心筹备两场讲座,开启你的阅读之旅。
▼
记录
时间
年3月13日(周六)14:00-17:00
嘉宾
毕飞宇张同道
主持
张立宪
地点
读库阅读基地
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苏锡通园区
环普现代产业园二号库东楼
报名方式
本次活动将先在现场观摩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毕飞宇”一集,再由著名作家毕飞宇与该片导演张同道、读库主编张立宪围绕“记录”这一话题,探讨虚构、想象、推理、假设的求真之路。
嘉宾简介
毕飞宇,年生于江苏兴化。当代作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主要文学作品:《叙事》《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平原》《推拿》。
张同道,年生于河北省。纪录片导演,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纪录片作品有《电影眼看中国》《文学的故乡》《白马四姐妹》《小人国》《贝家花园往事》《零零后》等,出版文学作品《靳之林的延安》等。
-theend-
毕飞宇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拿》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国内少有的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盲人按摩师私密而真实的私人世界
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本着对盲人的尊重与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独到,深入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灵。在这群鲜活的人群里,有野心勃勃的创业者沙复明、张宗琪,有陷入爱情为结婚发愁的王大夫、小孔,有陷入欲望和伦理纠葛中的小马,有在传奇爱情中受伤的泰来,有大胆泼辣不远千里地主动追求爱情的金嫣有“美”得不可胜收又突然凋零的都红。每一个故事都透露出凄美与动人无不表现了尊严、爱、责任、欲望在人生中的纠结。而这些人生的矛盾与挣扎,在黑暗的世界里似乎显得愈发敏感。
《玉米》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三个中国大地上最为普通的女人
她们忠于爱、失去爱、痛恨爱
毕飞宇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荣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玉米的人生分为两部分,结婚前和结婚后。结婚前的玉米是傲气的,充满炙热能量的,哪怕和她写信的人远隔“千里之外”,人们也能感受到那些“白纸黑字”里汹涌澎湃的爱情。结婚后的玉米是低微的,委曲求全的,她的身后拴着她的父亲、她的母亲、她的姊妹,权力的欲望侵蚀人心,消耗飒爽。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源于那个稻草飘香的夜晚,玉米、玉秀、玉秧,王家庄里的三个姐妹的人生从这里发生了突变。有多少时刻,我们向往一个没有窥探的世界?有多少时刻,我们渴望一个没有束缚的自己?
《青衣》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们的一生始终在与错位的认知斗争
生活在家里,却以为身在舞台
曾入围年英国《独立报》文学奖短名单
这是毕飞宇最为虐心的一部小说
在青衣这个行当里,筱燕秋觉得她不是在演嫦娥,而她自己就是嫦娥。二十年前,为了抢到嫦娥这个角色,她抄起一杯热水泼在了授业先辈李雪芬脸上。这一杯妒火滚烫的热水浇灭了筱燕秋的青衣远梦,她不得不离开剧团,执教戏曲学校。离开了舞台,她的生活恰如嫦娥一般,只剩下了无趣味的重复和死寂冰冷的敷衍。
二十年后,剧团凋敝,青衣没落,饭桌上,烟厂老板的资金进驻,让剧团重新看到了希望,也让筱燕秋看到了找回嫦娥的机会。二十年等待和磨折的累积,让筱燕秋使尽浑身解数,也没能找回当年的青衣风韵,而她一手调教出来的徒弟春来,大有她所不及的嫦娥神采。几经挣扎,俨然绝望的筱燕秋决定让春来替自己重寻嫦娥之梦。可大幕开启,她明白,这世上的嫦娥只有一个,那就是筱燕秋,也只能是筱燕秋,她不惜生命也要重上舞台......
《平原》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毕飞宇长篇小说代表作
借用身体符号构建的磅礴隐喻
政治规训下的禁忌之恋
这是他留给70年代的两部作品之一
年的中国乡村,麦子熟了,端方高中毕业回到家乡王家庄遇到地主家的女儿三丫,两个年轻人勃发的荷尔蒙就此升腾起来了,欲望在试探中相互逼近,二人终于初尝禁果。然而,热烈的爱情难以逾越悬殊的身份鸿沟,二者的命运就此直转急下……曾经压倒性的政治力量已经疲软,旧的东西在复苏,新的东西在滋长,这是他留给70年代的两部作品之一,另一部是《玉米》。毕飞宇借用身体符号构建的磅礴隐喻,直面那些更古不变的,被压抑、遮掩、崩坏的欲望,不仅写出了权力倾轧下人性的暴烈,也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温柔,平原上缓缓流动的,是不变的生命长河。
《小说课》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单篇文章网络阅读量超千万
1版加印12次,行销15万册
创造了与众不同的“毕氏小说读法”
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
《小说课(增订版)》系统集中了毕飞宇在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讲授小说的讲稿。作者以小说创作者“内行人”的视角,深入到《聊斋志异》《红楼梦》《水浒传》,以及哈代、海明威、奈保尔、汪曾祺、鲁迅等经典作家作品的内部,捡拾文本中微小不起眼的意象,以小观大,分析语言、人物、结构、情感传递、思想表达等诸多小说要素。毕飞宇具有丰厚的写作经验,同时兼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但是他却另辟蹊径,没有从理论的体系和历史的伦理出发,而是起始于他个人的审美经验,谐趣幽默、鞭辟入里地完成了他极具个性气质和个体能力的精妙解读。
这个版本增加了两篇,一篇是《李商隐的太阳,李商隐的雨》,所谈论的是诗歌;另一篇是《沿着圆圈的内侧,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一篇关于《阿Q正传》的讲稿,删掉了《反哺——虚构人物对小说作者的逆向塑造》。
《小说生活》
毕飞宇、张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课》的源文本
文学观点的激情碰撞
既是文学课堂,也是小说家的人生启示录
在畅销十五万册的《小说课》里,毕飞宇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中外短篇小说中的体格与筋骨,如果你也曾为那本书里发人深省的观点拍手叫好,那么你更不应该错过这本《小说生活》。这是小说家毕飞宇与批评家张莉一次极具激扬的文学对谈,他们从毕飞宇的童年开始谈起,从阅读到写作、从小说到电影,既是读者又是文字的试验者,你可以看到在真实与虚构的疆域里,一个小说家是如何真诚、热情地探索小说之道。如果你正想成为一位小说家,那么你会看到一位小说家是如何勤奋地实践,有目的地规划,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向。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