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经典的一首定风波,老当益壮,充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5112777.html

豪放词当中,有绝大部分都为词人身处逆境时而作,往往流露出一种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一股豪迈之气。诗歌与书法双绝的黄庭坚,在贬谪黔州期间,就曾一改往日的艳曲小调,创作出大量的豪放词作。抒发了自己老当益壮、精神勃发的乐观精神。

不仅如此,黄庭坚的词中更有一种傲然自负的心理流出而出。他的一首《定风波》更是借用唐宋时期男子头上簪花的风俗典故,写出一种不服老的精神以及趣味。纵观整首《定风波》可以发现一种小孩子似的趣味蕴藏在其中。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代·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开头两句写黔中气候条件的恶劣,大雨不停,遍地是水,词人只能整天被困在家中,心里郁闷得很。“一漏天”和“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阴雨连绵、水漫金山的情形,词人深以为苦。不过他倒不是因为环境差而苦,而是因为无法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而苦。这不,一等到雨停天晴,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和朋友们约会了。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写到了重阳节这天,雨终于停住,天气放晴,词人与友人登高畅饮。两个虚词“及至”与“也”用得非常巧妙,有一种出乎意料、喜上加喜之感。于是,词人的心情也变得大好,痛快地喝了一场,“催醉”之“催”字用得很有趣味,词人仿佛小孩子在赖皮,不是我自己要喝醉的,是这样那样的原因让我喝醉的,很有一种天真烂漫之感。最后“鬼门关外蜀江前”点出了重阳欢聚的地点,“鬼门关”就是蜀江前的石门关,江岸两侧高山对峙,形成门户。词人毫不在意地以鬼门关入词,充分体现了他无所畏惧、毫不屈服的个人品格。

及至下阕,词人不服老的精神直接凸显出来。“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写出了词人一种傲然自负的心理。唐宋时期人们重阳节就有在头上插菊花的风俗,不过老头子头上插朵花估计是不大妥当的,故而词人有“几人黄菊上华颠”之说。当然,词人自己是头上簪花的,否则也不会用“莫笑”“君看”这样的口吻了。最后三句“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气概非凡,词人对自己的豪迈气度信心十足,认为不输给过往的风流人物。“戏马台南追两谢”用了谢瞻和谢灵运的典故。东晋时期,大都督刘裕将要出征北伐,九月九日和同僚在戏马台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自写了一首诗。

整首《定风波》充满自信,也充满童趣之感。谈到簪花,这里说一点题外话。年有一版《新水浒传》的电视剧,里面男人个个簪花,一时引起众人热议。其实,这版电视剧在这方面倒是挺符合《水浒传》原著的,原著里燕青就是“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等等,不过真实的宋朝生活中,簪花主要流行在上流社会里,更像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并且是出现在典礼、节庆等较为重要的场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