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曾经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提辖拳打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四大古典名著,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多得的佳品,其思想内容、价值取向对每一个读者都有深刻的影响,四部作品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很多经典片段都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前进,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改革,曾经很多流传一时的作品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思想,陆续走出了语文教材,其中就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选自《水浒传》中的一篇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水浒传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如果说《水浒传》反映的主要思想是“官逼民反”,那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片段反映的主题就是“抱打不平”,或者用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中的一句歌词来说,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下面我们再来重温这一片段。

鲁智深

鲁智深、史进、李忠三人在潘家酒楼上饮酒,被隔壁的啼哭声搅了兴致,于是将啼哭的金家父女叫来问个明白:原来是金翠莲同父母来渭州投亲不遇,盘缠花尽,母亲染病身亡,只剩父女二人流落街头。当地财主镇关西见金翠莲颇有姿色,便强娶作妾,却又被大娘子赶出家门,反过来还要金家父女返还他当初并不曾给的三千贯彩礼钱。金家父女走投无路,只好在酒店卖唱为生。鲁智深听后大怒,借了十两银子资助他们,并在第二天亲自送他们离开,然后去找镇关西打算狠狠教训他一下。在他一番戏弄惹得镇关西失去理智抢先动手时,他就不再客气,连打三拳,没想到镇关西如此不禁打,竟然一命呜呼了。鲁智深一看出了人命,知道事情闹大了,急忙逃走。

金翠莲

这篇课文着重刻画的是鲁智深这个人物。鲁智深,绰号花和尚,原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他英勇豪爽,粗中有细。为救金氏父女,他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辗转上了五台山当和尚。林冲发配沧州时,他仗义救护。后来他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成为水泊梁山上的重要将领,在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时,他是极力抵制的。《水浒传》成书后,他一直是是人民群众喜爱的人物形象。

镇关西

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抱打不平,扶危济困,疾恶如仇是鲁智深身上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镇关西,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济人济贫、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水浒传》中对鲁智深性格形象的集中刻画,除了这一处外,还有几处,其中“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段,对于萍水相逢的林冲的关怀救助,同样很好地体现了他身上的这些特点。

鲁智深

不仅在这篇课文中,在《水浒传》整部书中,鲁智深都是作者要刻画的主要人物。除了通过这些细节直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外,书中还用了对比方法。鲁智深与另一主要人物——林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人同为当时的国家工作人员,鲁智深是不计后果,嫉恶如仇;林冲是谨小慎微,瞻前顾后。鲁智深是豪爽刚直,路见不平一声吼;林冲是明哲保身,得饶人处且饶人。鲁智深是处处抱打不平,被官府通缉无处容身才落草;林冲是家破人亡,忍无可忍才奋起反抗。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寄寓了作者两种不同的却又殊途同归的思想理念:以暴制暴和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也许这就是这部书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林冲

鲁智深是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用心塑造的成功人物,《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也弘扬了正义,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但是这篇课文为什么从初中教材中删掉了?我们可以肯定:鲁智深是一个封建斗士,是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侠客。但是,他只能生活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在当时,百姓被奴役、被压迫,民不聊生,没有人能为百姓做主,所以需要有这样的人站出来行侠仗义,为人民做主,替百姓说话。这是时代的需要。然而,他所生活的时代毕竟过去快一千年了,社会发生了极大变化。今天,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了社会的主人,法治日益健全完善,人民都应该在法治的框架内行事。

水浒传

鲁智深以暴制暴的处事方法不符合今天的行为标准,《水浒传》书中人物的一些理念也不符合今天人们的价值观。所以,这篇课文被从初中教材中删除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也许这个分析是不全面的。那么,你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从初中课本中删除的原因是什么?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