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看上了金翠莲,所以一路跟着她到雁门

许多人受影视剧影响,或者被一些网文带偏了,不看原著就骂梁山好汉,说李逵嗜杀,说宋江虚伪等。而有些人为了黑梁山将,连大家公认的第一侠义英雄鲁智深都不放过,各种歪曲解读,肆意抹黑。近日,在《黑水浒》中就看到这样的文字。

书中说,金翠莲很媚,鲁智深一看到她就被她迷倒了,还把钱都交给金翠莲,让她先走。鲁智深打死了郑屠,就是为了和金翠莲私奔,还叫金翠莲在代州雁门县等着他。书中还说,鲁智深一路跟着金翠莲,到了雁门县就不再走了。

这纯粹是断章取义,外加选择性忽视,以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稍微看过原著的人都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鲁智深不知道金翠莲在雁门县

鲁智深在听说金翠莲的故事之后,当时就掏了五两银子,并且借了史进的十两,这是为了帮助金翠莲,让她和父亲回到东京。之所以让她回到东京,是因为金翠莲是东京开封人氏。后来,鲁智深给了她银子,金翠莲父女二人就找车回东京了。

但是,鲁智深打死郑屠之后,一路逃跑,最后来到了代州雁门县,他压根不知道金翠莲来到了这里。

金老道:“……老汉寻得一辆车子,本欲要回东京去,又怕这厮赶来,亦无恩人在彼搭救,因此不上东京去。随路望北来……就带老汉父子两口儿到这里。”——《水浒传》

从金老的话可以知道,金翠莲父女二人,最初是打算去东京的,但是怕被郑屠追赶,所以调转方向,往北而去了。鲁智深也不知道他们居然到了代州,所以见到金老汉还很诧异。

从上面可以知道,鲁智深根本不知道金翠莲父女在雁门县。说鲁智深跟着金翠莲到雁门县,甚至说两人约好,金翠莲在雁门县等鲁智深,所以鲁智深到了雁门县就不走了,完全是扯淡。

鲁智深之所以跑到雁门,可能是想投奔老种经略相公,毕竟他以前就是老种麾下的军官,也可能是慌不择路。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是因为鲁智深知道金翠莲在那,所以才尾随而去。其实,用上帝视角来看,这是作者使然,因为鲁智深不到雁门,就不会有他出家做和尚的故事了。

其次,鲁智深并没有看中金翠莲

书中说,鲁智深是看中了金翠莲的姿色,所以才被迷倒,还举例证明,即书中两段描写金翠莲的词。

事实上,鲁智深从未看中金翠莲,他不是好色的人。鲁智深出身不低,即便在渭州也是提辖官,出手就是五两银子,可见也不缺钱,他如果贪恋女色,早就娶老婆甚至小妾了。但是,鲁智深没有。

至于描述金翠莲的两段词,虽然是鲁智深看到的,但这其实是作者视角。

词中有一句“淡黄软袜衬弓鞋”,古代女子不像今天,他们穿着长裙,会盖住鞋子,即便鞋子露出,也只有前面一小部分,第二段词中就有“绿罗裙微露金莲”。所谓“金莲”,就是裹足的女人脚。这里说的就是“微露”,可见只露出一点点。

即便鲁智深能看到金翠莲的鞋子,也不可能看到金翠莲是“淡黄软袜”。词中还有“玉体”“雪体”等,其实都是作者为了表现金翠莲而写,否则,难道鲁智深还有透视眼不成?

所以说,作者只是借鲁智深之眼,来描述金翠莲而已,根本不是鲁智深好色,把金翠莲从头看到脚。

纵观这段故事,鲁智深仗义出手,根本没考虑任何后果,更不是想和金翠莲私奔等,他只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段故事,也是为了表现鲁智深的侠义心肠。

很多问题,看一遍原著就能理解。这种断章取义,恶意曲解原著以博眼球的书,只会误导那些没看过原著的读者。还是那句话,“绝知此事要躬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