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外故事多关于小说的历史擦痕

文\顾农

《水浒传》在中国无人不知,其中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其书外故事也很多,一般读者未必关心,而了解一番也是非常有趣的。

戴敦邦先生画的公孙胜

在梁山泊鼎盛时期英雄排坐次的时候,入云龙公孙胜高居于第四位,仅次于宋江、卢俊义和吴用。奇怪的是这位具有特异功能的高级道士并没有多少故事,他在“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的大动作中出场,却毫无作为,很像是一位前来观礼的嘉宾,而且后来也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最后更早早就退出山泊回他修道的根据地去了。为什么会如此这般?

《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中华书局,年9月

侯会先生在他新近推出的大作《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中华书局年9月版)一书中提出一种大胆而有趣的推测:此人的地位和他的经历是《水浒传》一书的写定者武定侯郭勋(或其门客)硬加进去的,原因则是他竭力迎合的嘉靖皇帝(明世宗)乃是一位道教迷,而郭勋本人也是撰写青词(道教徒的宗教文学作品)的高手,于是《水浒传》便从道教的根据地龙虎山写起,而且完全有必要在山泊的高层领导中一定要安排一位大道士——

影视剧《大明王朝》中嘉靖皇帝形象,崇尚道教。

梁山好汉中本来并没有道士,作者必须变出一个“道士”来……

在一个英雄造反的传奇故事中,提拔一个人物的最佳途径,莫过于让他参加反抗活动的发轫之举。于是便有了公孙胜拼命挤入“七星聚义”的可疑行径。尽管公孙胜在行动中表现得乏善可陈(也不可能有太精彩的表现,因为原故事已经写得严丝合缝),但他毕竟是参加了“首义”之举的山寨元老,他上山以后坐上第四把交椅,谁也无话可讲。

可以说,公孙胜正是嘉靖朝受到“火箭提拔”的众多道士在小说中的投影:朝中的道士升得有多快,书中的公孙胜就升得有多快!(第24页)

尽管《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现在还很难说得非常精准,武定版的《水浒传》又已失传,但这里的推测仍然是合乎逻辑的,而且引人入胜。

连环画中的“智取生辰纲”,主要靠吴用的智谋。

许多“历史擦痕”都难以精准的确认,但提出这种擦痕引起读者的注意,就已经是一大贡献。《银字水浒传》一书有趣的论述俯拾皆是,作者的文笔又非常之好,其书一旦打开便令人难以释卷。例如书中关于智取生辰纲故事,说起晁盖等好汉化装为卖枣子的商贩,推的是“江州车儿”;作者解读这种车子,指出其实就是独轮车(小车)在我的家乡(江苏扬州)一带过去很多见,可以坐人,可以装货,现在是被淘汰了。

容与堂本《水浒传》

侯会先生说:独轮车直到近世仍在城乡普遍使用,这其实就是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然后又引用近贤汪曾祺的回忆文章《我的母亲》中记叙他早年坐这种车子的情形,可以让没有见过此种车子的读者得到一个具体的印象。书中附了一幅容与堂本《水浒传》中的插图,那里把“江州车儿”画成是两个轮子的手推车,侯先生直截了当地指出说:“显然是画错了”(第页)。

作者读书之精细、研究之深入由此可见一斑。到处留心皆学问。我过去也看到过诸如此类的插图,没有任何发现,麻木不仁,亟待改进,今后务必要把眼睛睁大些!

作者简介

顾农,年生,江苏泰州人。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后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魏晋文章新探》《建安文学史》《文选论丛》《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千家诗注评》《听箫楼五记》《四望亭文史随笔》《谈非常谈》《关于鲁迅》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