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水浒中有几位名气甚至大过梁山好汉的配角人物,即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等人。原著中的潘金莲,勾搭武松不成,跟西门庆鬼混,还毒死了武大郎,所作所为令人发指。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人替水浒中潘金莲翻案。
有人认为,潘金莲具有反抗精神,她相貌出众,本可以有个好结果,只是命运悲哀,才嫁给武大郎。她毒死武大郎也是因为受王婆教唆,本性不坏等。
然而,当我们仔细看原著就会发现,潘金莲实在不值得同情,可以说是又浪荡又恶毒。
1.拒绝大户不等于好女人
原著中,潘金莲本是大户人家的使女,二十来岁,颇有姿色。大户看上了她,所以经常缠着潘金莲,但潘金莲却常常告诉主人婆,表示自己不愿意。大户很生气,本着“得不到就毁掉”的心态,倒贴钱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
很多读者据此认为,潘金莲具有反抗精神,是个好女人啊!然而,拒绝大户的纠缠,就说明潘金莲具有反抗精神,就说明潘金莲是好女人了吗?不能。也许潘金莲就是不喜欢,也许大户年纪太大,又或许其他原因。
不信的话,继续往下看就明白了。
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之后,最大的爱好竟然是偷汉子,给武大郎戴绿帽子。换其他人,早就受不了了,不告官也得打一顿。然而,武大郎没有这么做,他带着潘金莲搬到了阳谷县,远离了是非之地。
虽然不在清河县住了,但潘金莲的毛病没有改掉。
直到武松出现,潘金莲也还是一如既往。当时,她殷勤地照顾武松,还让武松搬到家里住,其实目的很简单,她看中武松了而已。后来,她更是明晃晃地勾搭武松,作者在诗中都说“英雄只念连枝树,淫妇偏思并蒂莲”。
后来被武松一通数落,潘金莲断了此念,但她依然不思己过,转脸就跟西门庆鬼混了。
2.怂恿西门庆打武大郎
王婆用尽智慧,把西门庆和潘金莲撮合在一起,又是十步分析法,又是假意做寿衣等等。实际上,根本原因不是她的计策好,而是潘金莲看中了西门庆,否则她不会当场和西门庆滚床单。
而后,经过郓哥武大郎知道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他趁郓哥缠住王婆之时,硬去撞门。当时,西门庆吓得躲在床底。这个时候,潘金莲不仅没有一丝丝的愧疚(之前还有点),甚至让西门庆打武大郎。
这西门庆便钻入床底下躲去……那妇人顶住着门,慌做一团,口里便说道:“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交。”那妇人这几句话,分明教西门庆来打武大,夺路了走。
西门庆一听这话,果然大展神威,一脚把武大郎踹吐血,导致武大郎面色蜡黄,差点当场殒命!而且,就这样,潘金莲也没出来扶一下武大郎,反而是“王婆当时就地下扶起武大来”“叫那妇人出来”,然后才把武大郎弄回家。
作者附诗一首,最后两句是:亲夫却教奸夫害,淫毒皆成一套来。
武大郎纵然丑了点矮了点,可为人不坏,对潘金莲更是体贴。自己偷情,叫西门庆打自己丈夫不说,丈夫差点被踢死她也不帮忙搀扶,这得多坏的女人啊!
3.亲手杀死武大郎
武大郎回家卧病,潘金莲对他“一夜无话”。你以为是潘金莲愧疚了吗?
武大一病五日,不能勾起。更兼要汤不见,要水不见,每日叫那妇人不应。又见他浓妆艳抹了出去,归来时便面颜红色。武大几遍气得发昏,又没人来睬着。
都说一夜夫妻百夜恩,此刻武大郎连一碗水都喝不上,潘金莲不仅不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找西门庆,回来时还面色潮红。这对武大郎是多大的伤害啊!这得是多狠毒的女人啊!
当王婆告诉她如何用砒霜毒死武大郎,如何处理尸体时,潘金莲的反应是“好却是好,只是奴手软了,临时安排不得尸首”。她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一点良心谴责,只是担心自己没有力气。
即使看着武大郎有气出无气进,奄奄一息基本等死,潘金莲依然没有一丝怜悯,只是假哭。当给武大郎喂药后,武大郎毒发肚疼,潘金莲扯过被子盖住武大郎,而且怕武大郎挣扎,直接“便跳上床来,骑在武大身上,把手紧紧地按住被角”。
可以说,在砒霜毒死武大郎之前,潘金莲已经把武大郎闷死了。
仔细阅读这段,完全可以看出来,从出轨到闷死武大郎,潘金莲没有犹豫,没有怜悯,没有悲伤,没有愧疚,连手都没有抖一下。之后,潘金莲立马去喊王婆来处理尸体。再以后,她便开始哭丧,大声号起来。作者特意解释:无泪有声谓之号。
又爱偷汉子,又如此毒死自己丈夫,你说这样的女人是好女人,值得同情?谁能同意?别说读者,就是作者也不会同意的。
很多读者认为,潘金莲美貌,本可以嫁给自己中意的郎君,过上幸福的生活,嫁给武大郎这样的男人,太惨了。别说潘金莲地位低,嫁人未必能如意(参考金翠莲和阎婆惜,即使嫁人也只能做外室,连妾都不如)。就算真的委屈,她也不能如此毒害武大郎。觉得委屈就谋害亲夫,任何时代都不能接受。
从头到尾,潘金莲都不是个好女人。
总结:很多读者看这段故事时,只看到了王婆和西门庆的狠毒,却没注意到潘金莲一样狠毒。
还有人认为,历史上潘金莲贤淑,跟武植相亲相爱,养儿育女,是个好女人。这种说法,也没有任何权威证明。
首先,武植墓志铭是后人所编,而且很多漏洞;其次,《山东通志》《清河县志》都没有记载武植中过进士,做过县令,甚至压根没有武植这个人。即便《清河县志》后来记录了武植,也是以民间文学的形式(注意,这一点很关键)。最后,所谓的武植墓,根据腿骨推算武植身高,也都没有权威出处,更没有官方资料。
历史讲究严谨,文献中没有,也没有相关文物作为证明,那就不能说明历史上有武植和潘金莲。
退一步来说,即便历史上真有武植和潘金莲,两人也的确恩爱,那也不能因此否认水浒中潘金莲的恶毒。小说不是历史,二者不可等同。毕竟我们是读《水浒传》,不是考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