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古代女子大多都用娘、姑、姐、妹等起名字,比如刘三姐、杨九妹、何秀姑,再比如含“娘”字的比较被人们熟知的女性有公孙大娘、李三娘、杜十娘等。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古代女子难道都没名字吗?其实这在古时候是很常见的,而且很正常。
我们就拿水浒传来看,比如《水浒传》中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的名字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分别只把他们叫做孙氏、扈氏、顾氏才显得有问题。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这类名字确实显得很庸常,就和现在平常与路边摊煎饼、卖鸡蛋、卖光盘的中年妇女打招呼一样,不过问题也不大,梁山男性好汉里面,也有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郁保四”、“王定六”的,这些男性的名字也高大上不了哪儿去。
实际上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具体还得看自己的真本事,比如“马云”这个名字本来很普通,可是,你一联想到他有两千多亿的身家,瞬间就会觉得这两个字在闪闪发光。再说回《水浒传》中,像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李瑞兰、李巧奴这些名字倒是听上去就婀娜多姿,可是个个不是好东西,让好多男人受尽抽筋扒皮之苦。
而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的名字虽然不那么动听,可是对自己的男人那是真没挑儿的,就是前两位长得有点磕碜。所以作者对这方面考虑得还是很周全的,也是最合适的。有人觉得是作者施耐庵对女性有偏见,歧视女性,其实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如果作者真的歧视女性,也就不会有琼英、潘金莲、金翠莲这些名字出现了。也就是说,作者笔下的这些女性角色,身份不同名字也就不同,像顾、孙、扈三位女将,如果起一个婀娜多姿的名字,反而显得有些突兀,毕竟是整天跟一群大老爷们在一起喝酒吃肉的“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