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否读过水浒传原著,也无论你是否看过水浒传改编的电视剧,西门庆、潘金莲、武大郎和武松的故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小角色很容易被人忽略,他才是引发这场谋害了武大郎的罪魁祸首——郓哥。
很多人受98版央视水浒电视剧的改编剧情影响,认为郓哥是一个聪明机灵、能说会道,而且热心帮助武大郎的卖梨小贩。
每天早上,郓哥都会准时到武大郎家门外吆喝“脆梨”,等着武大郎出门一起去街上出摊儿。
两个人走在街道上,一个人喊着“脆梨”,一个人喊着“炊饼”,犹如患难与共的兄弟。
电视剧中,当郓哥得知有人在武大郎背后议论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暧昧关系,就赶紧告诉了自己的好兄弟武大郎。
武大郎匆忙回家捉奸,不料扑了个空。
郓哥又给武大郎出主意,让他去王婆的茶坊一探究竟,郓哥还热心地帮他在茶坊外面拖住王婆。
武大郎成功破门而入,不料西门庆功夫了得,一脚拽伤武大郎,让武大郎卧床不起。
武大郎受伤期间,潘金莲还不忘和西门庆私会,好哥们儿郓哥悄悄来看望武大郎,给他送梨吃,还说以后每天都要来。
结果西门庆得知后,安排几个打手教训了郓哥一顿。
电视剧中郓哥出现的最后一个镜头非常悲凉,武松为兄报仇后被刺配孟州,刚走出城外,就见到正在烧纸的郓哥。
郓哥哭着说:“我父亲死了,就剩我一个人了,我等你回来。”
武松沉默着踏上了发配之路,是啊,还能回来吗?还有必要回来吗?
这里既不是自己的家乡,又没有自己的亲人,只有不愿回忆的往事。
如果说电视剧中的郓哥向武大郎报信儿,是出于对好兄弟的关心。
那么,原著中的郓哥向武大郎报信儿,却是出于发泄私愤,拿武大郎当枪使。
他,才是谋害了武大郎的罪魁祸首。
在我们身边,也经常隐藏着这类人,你可以不读水浒,但一定要认清和小心这类人。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原著中的郓哥,是什么样的一种人。
郓哥向武大郎报信儿的真实原因
郓哥在原著中也是一个卖水果的小孩,十五六岁,家中只有一个老爹。
但是,与电视剧中形象不同的是,原著中并未交代郓哥和武大郎有多么深的交情。
反而提到郓哥经常卖水果给西门庆,从西门庆那里挣些盘缠,所以,西门庆才是郓哥的大客户。
有一天,郓哥寻到了一篮儿好梨,正在走街串巷寻觅西门庆。
这时候有人告诉郓哥,想要找到西门庆,得去王婆的茶坊。
书中写道“西门庆如今勾搭上了卖炊饼的武大老婆,每日只在紫石街上王婆茶坊里坐地,这早晚多定正在那里。你小孩儿家只顾撞入去不妨。”
郓哥来到王婆茶坊处,一开始对王婆很客气,第一句就是“干娘拜揖”,随后道明来由“要寻大官人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
王婆打起了马虎眼,不想让郓哥打扰西门庆的好事,一个劲地打发郓哥走。
郓哥急了:“干娘不要吃独食,也把些汁水与我呷一呷。”
王婆气急败坏,直接和郓哥对骂起来,然后“一头叉,一头大栗暴凿”,把郓哥打出街道,还把他挎着的一篮子新鲜雪梨,连梨带篮儿打翻在地。
书中用“一头骂,一头哭,一头走”来形容郓哥的窘迫,指着王婆骂道:“老咬虫!我叫你不要慌,我不去说与他,不做出来不信。”
这才有了郓哥气急败坏去向武大郎告状。
原著中郓哥的形象,并不像电视剧中那么正向。
当他第一时间得知西门庆勾搭潘金莲的消息时,并没有赶紧去告诉武大郎。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从王婆那里分一杯羹。
王婆撺掇潘金莲是为了钱,郓哥去王婆茶坊找西门庆也是为了钱。
让他决定去向武大郎告状的并不是自己的良知,而是对王婆的报复。
王婆挡了自己的财路,郓哥也要断了王婆的财路。
郓哥只图个人一时之快
郓哥找到武大郎后,并不急着把他家娘子出轨的消息告诉他,而是开起了武大郎的玩笑。
一会儿拿鸭子(古代对妻子有外遇的男人的蔑称)来称呼武大郎,一会儿消遣武大郎的老婆“不偷汉子,只偷子汉”。
目的就是激起武大郎心中的愤怒,让他不能冷静地权衡这件事的处理方式,跟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走。
趁着向武大郎报信儿的机会,郓哥还不忘要占武大郎点便宜。
当武大郎说要给他十个炊饼,让他告诉自己实情的时候,郓哥却说:“炊饼不济事,你请我吃三杯,我便说与你。”
由此可见,郓哥心中对武大郎没有丝毫朋友之情。
武大郎带着郓哥来到酒馆,安排好酒肉。
郓哥吃了一会又说:“酒便不要添了,肉再切几块来。”
那边武大郎着急慌忙地让他说实情,这边他倒是不紧不慢,也不见外,酒喝好了,肉没吃好,就让继续加肉。
直到郓哥吃饱喝足了,才把当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武大郎,还为武大郎出谋划策,约定来日配合着去王婆茶坊捉奸。
气急败坏的武大郎根本没有心思考虑这么做是否妥当。后来大家都知道虽然武大郎捉奸成功,但是却被西门庆一脚踢伤,卧床不起。
这才有了王婆出主意,让潘金莲毒害武大郎的后话。
且不说武大郎打不过西门庆,就算当天武大郎捉奸时没有被西门庆踢伤,武大郎准备怎么处理后面的事情呢?
如果是为了一纸休书休了潘金莲,武大郎根本不用如此大费周章,古时候男人有休妻的权力。
如果是为了让西门庆也付出些代价,恐怕只有武松回来,否则即便捉奸成功,武大郎也很难实现这个目的。
所以,武大郎的捉奸行动,完全是按照郓哥设定的路线实施下去的。
因为郓哥的目的是报复王婆,不是惩罚潘金莲,也不是惩罚西门庆。
武大郎完完全全被郓哥当枪使,还不自知。
在武大郎卧床不起的日子里,郓哥一次都没有来看过他,根本没有电视剧中演的送梨、看望之类的举动。
小心自己身边“郓哥”这类人
虽然郓哥只是水浒传这部文学作品中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也经常存在于我们身边,特别是在职场中。
他们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他们本身对我们会带来什么威胁,而是隐蔽性极强,很难把他们和敌人相关联起来,甚至让我们误以为他们是好朋友。
同时,他们在给出一些行动建议的时候,迷惑性极强,总是让我们觉得他们的说法,是为了我们好,很容易着了道。
俗称被别人当枪使!
什么叫做被别人当枪使?
就是你做事的目的,和他想让你做这件事的目的并不一样,但你却傻傻地认为你们目标一致、战线统一。
最后,别人借助你的力量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把你放到了台前,自己身居台后。
做事情的风险留给台前的你来顶,他在台后安然无恙。
郓哥的做法,就是把人当枪使的常见套路。
第一步,言语挑唆,为你树敌,激起你心中的怒火,让你失去理智。
第二步,以替你考虑作掩饰,为你出谋划策,让你去和他所树立出来的敌人斗争。
第三步,参与斗争行动,让你把他当成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但是他会把自己置身在相对安全的位置。
第四步,事成之后,你来背锅,他不在背后对你落井下石就算是好的了。
面对身边有郓哥特征的这种人,究竟该怎么对待才是上策呢?
最高明的做法就是利用这类人获取自己不掌握的信息,但不要按这种人出的主意行事。
他越想为你树立出来一个敌人,就越得给你提供足够的信息,让你相信对方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或者已经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那么,你就会获得很多你原本不掌握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推敲、认真求证,去伪存真。
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你利用了“郓哥”。
当他不再给你提供有效信息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能提供的正贡献已经到头了。
这个时候,他往往会给你出谋划策,教你如何来解决敌人。
你要做的就是狠踩刹车,不能让他牵着鼻子走。
他越让你怎么干,你就越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说法。
纵然说得再天花乱坠,你都要保持头脑清醒,自己拿主意,而且尽量不要让他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