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告别就是一段历史自卑的武大郎剧照都说《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一个自卑心很重的男人,一点也不假,从《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当众人簇拥着打虎英雄归来时,街上敲锣鸣鼓好不热闹,当时武大郎正在街上卖饼,大家都去看热闹了,唯独他的反应很平淡,继续卖他的烧饼。由此可见他是一个不问世事,对周围新鲜事物漠不关心的人。这往好了讲是一种不问红尘事的洒脱,但大家也别忘了,他可是个生意人,怎能不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呢?就算卖饼是小生意,好逮流动性大,也得哪人多往哪挤不是吗?由此可见武大郎的性格是那种老实、本分,不喜欢惹事的。武松打虎归来文章开始我就讲到他的自卑心很重,何以见得,当他的好友郓哥告诉他这个打虎的英雄就是他弟弟武松时,此刻他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小人得志的反应,逢街就说,逢人必夸,生怕别人不晓得似的,这与他前面老实本分的性格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一个长期受人压迫,承受别人冷眼的人,忽然得志的一种发泄吗?一种是沉默寡言,一种是夸夸其谈,两种鲜明的性格转变,也道明了武大郎对贫穷生活的无奈,生活压迫了自我。武大郎然而这种性格,最终也导致了他在处理潘金莲与西门庆之间事情上的不果断,当事情无法收场的时候,白白丢掉了自己的性命。笔者分析了潘金莲出现问题到武大郎送命的前因后果,发现武大郎身上存在这三种问题:问题一.拿恩情换感情武大郎有个外号叫“三寸丁,枯树皮”这说明了他能娶到天生丽质的潘金莲靠的并非颜值担当,而潘金莲本是大户人家丫环,被主人所污,在古代名节是很重要的,武大郎娶潘金莲也是冒着天下之大不为,所以他们之间并无感情而言,有的只是潘金莲对武大郎的一份恩情,试问一下,这种不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到底能挺多久,有人会说潘金莲那是忘恩负义,那我要问,这何尝不是道德绑架?如果你非要拿你对别人的恩情去换属于自己的爱情,即使得到了又怎能长久。夫妻无感情问题二.缺乏与妻子沟通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后,深入简出倒也认命,每天天还没亮时便起身做饼,而此时的武大郎却依然在炕上呼呼而睡,直等夫人饼做好方才起身。可见他们已经把家庭事务进行了明细分工,世人都说武大郎疼老婆,何出此言呢?换做是你,你会忍心吗?他们之间虽没爱情可言,就连必要的沟通都没有,此时的武大郎如果体恤潘金莲的话,完全可以帮忙不是吗?同在屋檐下,日久也生情。但是武大郎并不知道与夫人沟通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西门庆的油嘴滑舌也看作是一种“沟通”的话,当他介入武大郎家庭时,“沟通”对女人的重要性也就体现出来了。潘金莲早起做饼问题三.遇事优柔寡断在武大郎发现潘金莲与西门庆有问题的时候,他的态度与其说是隐忍,到不如说是一种优柔寡断的体现,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说他性格很自卑这没有错,但真正导致他发生悲剧的是他的处事方法,遇事优柔寡断,本是一桩婚姻问题却最后演变成了命案的悲剧,如果当时他主动把问题拿到桌面上来讲,也许事情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而他却到伤病在床时,还来了一句“此事等我兄弟回来,再做商议”,他难道不知潘金莲与西门庆怕的就是这个,武大郎就是被他这个优柔寡断的性格所害。伤病在床的武大郎这就是武大郎身上的3个问题,大家仔细想一下,如过武大郎能够克服自卑心理,与自己的妻子潘金莲多沟通,互敬互爱。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即使生活再贫苦,然道这能成为家庭破裂的理由吗?即使一方有错,另一方也要当机立断地站出来把问题解决好,大不了就两种结果:放手与包容。其他精彩文章:西湖雷峰塔倒塌现场:废墟中发现地宫入口,图8鎏金塔里内有玄机周瑜病逝后,他和小乔还有一女,此女子命运比自己父亲还悲惨木村为李小龙守灵:功夫巨星短暂辉煌的一生,图5他也是位好父亲“东方不败”谁来演,才更符合金庸心目中的形象,为什么他不满意民国穿旗袍女子:姑娘们会穿着旗袍逛街,图四告诉你旗袍有多美本文系原创,撰写,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