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描写农民起义的书,书中的故事脍炙人口,梁山一百多个好汉更是家喻户晓。这本书描写的主题是一场民间的起义活动,可是主要的故事都和起义无关,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一群见义勇为的江湖好汉而写的。那么关于这部书的主旨思想究竟赞扬的是哪个阶级,这一点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既然是农民起义,肯定是歌颂农民,也有人说是歌颂的市民,还有人说是歌颂了朝廷中没有受污染的士吏,这些说法一直存在,各有各的道理。首先的说法自然是歌颂农民了,既然是农民起义,没有农民还叫农民起义吗,要是像那种朝廷中的反叛者倒还罢了,可是宋江等人基本上都是平民小吏出身,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所以他们能够揭竿而起本事就是一种勇气,值得肯定。可实际上梁山所有的好汉中还真没有真正的农民,农民出身的不少,但是都不属于社会底层的人物,最多的还是处于下层的军官和小吏,他们并不是农民,只是身上有一种农民的气质,可是这种气质并不是农民特有的,而是一种江湖的义气。关于歌颂义气的这种说法很普遍,这里的义士主要就是普通的市民,有人认为水浒一书最重要的品德就是仗义疏财,像宋江柴进等人就是这一类市民的代表。其实,大部分普通市民根本就没有这个觉悟,就拿李忠来说,让他疏财是很不容易的,就连鲁达都当面说他“不爽利”,连这么一个梁山都这么抠门,其他的小市民可想而知。至于宋江的大方,和他市民的身份关系也不大,主要讲的是江湖道义,也是一种义气的体现。既然都不是歌颂这些人,那么对于水浒一书最好的概括就是:这部书主要是对了市民的口味,歌颂了江湖义士的优秀品德,这些义士都是江湖上流浪的无产阶级,赞扬他们其实就是讽刺和社会。但书中有一点不和谐的方面,就是丑化了农民阶级,在书中,农民常常被描写成愚昧无知、见钱眼开、贪生怕死的形象。水浒毕竟是流传于市井的故事,受众主要是城市里的升斗小民,这些市民虽然身上没有什么可以赞颂的美德,可是还是瞧不起乡下人的,就连书的作者也是如此,因此书里的各种故事是为了迎合市民的口味,供他们消遣娱乐。但此书主要歌颂了江湖漂泊者的无产阶级的品德,这些江湖好汉可以称之为流民。流民的性格特点是优缺点都突出,可是他们身上也的确有不少值得赞美的性格品德。他们敢作敢当,不拘小节,胸襟宽阔。做事情从来都是不自私自利,而且出手也是相当大方,这符合了他们“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性格,若是遇到了天底下不公平的事,他们也敢于出手,不害怕权贵,这是一种很值得赞扬的精神。在当时那个社会人人自危,正义得不到伸张,甚至连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不敢轻易得罪人,而他们却勇敢的站出来反抗,你说这不值得称赞吗?这部书主要歌颂了流民的江湖义气,他们把兄弟轻易和江湖道义放在首位,赞扬他们朋友有难,为朋友赴汤蹈火,即使是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侠义当先,不计较个人得失,所以这些人被称为好汉。鲁达为救别人不怕自己惹上官司,武二郎为救别人不怕自己丧命,这些都是他们义气的体现。然而在水浒中,这些人最可赞美的是他们那种勇敢的反抗精神。看过水浒的都知道,那个时代背景下大家都被朝廷的黑暗给整怕了,不敢出面反抗。他们没有农民的那种得过且过的苟且与怯懦,也他们没有士人的委曲求全,更他们没有市民那种见风转舵的市侩气息。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反抗这个不清平的世界。总之,《水浒传》主要歌颂了梁山集团能团结能战斗的古代流民阶级的特征,只有这些江湖好汉无所牵挂的人才敢于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古代的人最喜欢听的就是战争故事,水浒来源于民间艺人的评书,这种故事最受人们欢迎。而且流民阶级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身世凄惨,又更加增添的故事的跌宕起伏,既歌颂了他们,又使故事有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