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座图书馆,把一个穷娃培养成北大博士

年,小嘟博士从乡下搬到贵州西南部的一个小县城的时候,赶上了最坏的时代,没有之一。父亲带着我们全家五口,从那个略显破败、许多方面都停留在80年代的乡下小镇,搬到了坐落在小县城菜市场边缘的一间老屋里。那是一间修建年代很久,很多年没有人住的小瓦房。搬进去以后,我们兄弟收拾屋子的时候,还从阁楼里搜出了一堆似乎很久没有人穿过的旧鞋子,因为不能扔到外边,它们一直堆放在阁楼的角落里,直到我们全家搬离老屋。这间破败的老屋,是全家人得以遮蔽风雨的净土,也是我们一家人温暖的依靠。而阁楼,则是我们兄弟三人生活、学习的地方。因为年限已久,每逢下雨,雨水会顺着屋顶的破瓦缝隙流进屋内,我们兄弟三人就会拿盆、桶之内的器皿在漏雨的地方接住雨水,防止弄湿地上。在忙碌着围追堵截雨水的时候,我心里总会涌起一股烦躁不安的情绪,怨恨老天爷也在欺负我们。小嘟博士当时还写了一首《雨破屋瓦》记载当时的情景:乍泄如倾盆,我心急如焚。何敢恨天雨,破屋岂安身。02然而欺负我们一家的,不仅仅是老天爷。小嘟博士小时候经常在菜摊上,帮父母卖菜。那时候最羡慕的,是杀猪卖肉的肉摊老板。因为工商局的老爷来没收秤砣的时候,只有他们敢拎起刀对着干。这就是那个最坏的时代,一个真实的缩影。那时候还没有减免农业税费一说,每天一大早,歪歪斜斜穿着制服、领口大敞的工商局老爷,就挨个摊位地逼缴当天的买路钱。但凡是当天还没开张、拿不出那一块两块的摊主,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豺狼,把自己用来称量山货菜品的秤砣,蛮狠取走。不追着说尽好话,想法设法交上这一两块买路钱,就别想领回来。生存如此,上学读书也是如此。当年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演讲比赛,小嘟博士年少轻狂报了名,用心写了一篇,声情并茂地朗诵以后,得了三等奖。得一等奖的是时任县领导的儿子。小嘟博士记忆犹新,只见他当时晃晃悠悠地走上台,拿出一张纸条,念了一首诗,四句,得了一等奖。小嘟博士头一次热血上涌,然并没有卵用,只能阴悄悄地憋着。少年时代,小嘟博士就感受到了世道的艰辛、社会的不公。和少数人心安理得享受着特权不同,大多数穷人家的孩子,包括小嘟博士这样学业尚可的乖娃,都以逞凶斗恶为本事。弱肉强食。去玩滑梯,居然被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咬了一口,因为他要抢我的滑道,我不让。小嘟博士标准矮矬穷,自然干不过。后来小嘟博士和班上身强力壮的同学交朋友,以作业供抄袭作为交换,换来安全保障。为了保护自己,当时小嘟博士每天背着一把刀去上学。当时心里暗暗发誓,绝对不再让任何一个人欺负自己。一天天地逞凶斗恶,小嘟博士当年也有变坏的趋势。直到有一天,小嘟博士和一帮酒肉兄弟在山上厮混,无意中闯入了一座树木环绕的三层小楼之后,人生的轨迹从此改变。那座三层小楼,是当地县城的图书馆。03当时管理图书馆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漂亮阿姨。看到小嘟博士破烂流丢、一副二流子调调的时候,她没有像那时候大多数衣着光鲜的女人们一样露出嫌弃的神情。而是笑着和小嘟博士打了招呼。感受到善意之后,好奇心驱使着小嘟博士走进了一楼的阅览室。小嘟博士学业尚可,读书不费劲,一下就钻进了书本里面。现在还能记得,第一次读的杂志文章,是写明代张居正的《黑心宰相卧龙床》;第一次读的书,是《三国演义》。从那以后,小嘟博士每周六周日,都去图书馆读书打发时光。当时阅览不收费,借走要办一张借书证,八块钱。小嘟博士小时候每天早餐钱3毛,够买一团糯米饭。省了很多顿糯米饭以后,小嘟博士攒够钱,办了一张借书证,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父亲知道以后,没有阻止我每周去读书,唯一的要求时,每次去了回来,要写一篇读书笔记给他看。小嘟博士就如饥似渴地读起了书,犹如一道亮光射进了心田,对一些事情也有了懵懂的思考。父亲允许读三国,小嘟博士就读了很多遍。父亲不允许读水浒,小嘟博士偷偷在被窝里读完了。从此,小嘟博士知道,有一条路,可以改变自己不入流的命运。而那些看似高高在上、享受特权的人,不过是这社会中的寄生虫。邓艾的故事,给了幼年的小嘟博士很大的激励。那是第一次意识到,通过读书,可以突破那堵无形的墙,超越于众人之上。得益于在图书馆的流连忘返,小嘟博士的学业大进,语文尤其好。当我的同学们还在抓破脑袋学写作文的时候,小嘟博士向老师提交了一篇《读水浒传有感》。当学校组织我们参加州里面的优秀作文竞赛的时候,小嘟博士写的是《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年香港回归前夕,学校办墙报,语文老师交代我写一篇庆祝香港回归的文章抄上去。那时候哪知道香港是啥,只能钻进图书馆翻报纸,然后写出来。后来,好读书的小嘟博士考上了兴义八中,那所后来被认为“一只脚踏进重点大学校门”的重点中学。这是后话。04然而,这座图书馆的命运和小嘟博士截然相反,走向了另一条路。90年代的关键词是“钱”,无论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哪个机关,都是“团结一致向钱看”。受制于历史的进程,这座图书馆把自己的库房租给了一个土老板,用来开夜总会,巨大的空间,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安逸宁静、树木环抱的三层小楼,从此变成了充斥着莺歌燕舞、靡靡之音的不夜城。所有的书,都被清理到了一楼。再没有人去借书了,除了小嘟博士以外。原来管图书馆的阿姨,索性把钥匙给了我。“现在,只有你一个人来看书了,自己去吧,想看什么自己取。”小嘟博士很享受那一段时光。夜总会是夜场,白天整栋楼只有两个人,小嘟博士一人在库房,独自徜徉在一排排的书架之间。拿一本想看的书,坐在窗前,一看就是一下午。这段时光于小嘟博士的价值,在上大学的时候,才显现出来。大一的时候,我选了一门通选课。旁边的同学告诉我,他已经把《左传》读完了,言语中不乏自得和对小嘟博士的轻视。小嘟博士在心里冷笑,读完一本《左传》很了不起吗?这也值得拿出来吹嘘?这时候,我才发现,就是在这座图书馆日复一日的读书,让小嘟博士悄悄地超过了很多人。小嘟博士的内心开始变得强大,当年那些没有把我打垮的屈辱和苦难,经知识和智慧的酿造之后,成为了一生取用不尽的财富。05博士毕业以后,小嘟博士回家乡工作,再一次去了那座图书馆。想再体验一下当初用心读书的时光。当年那位和蔼可亲的阿姨已经退休了。只剩一楼书库的图书馆也关上了大门,落了锁,灰尘匍匐在上面,一摸一手灰。“你是哪家的?来干啥子?!”耳边响起一声炸雷。一个面露凶相的门卫,像当年那个没收秤砣的工商局老爷一样,逼问我。兴许是我的镇定自若,他没有为难我。一位干部模样的人从里间走出来,和我很客气地聊了天。我才恍然发现,这座当初给了我知识和智慧的图书馆,已经被当地主管部门征用,成为了机关办公楼。他们把宽敞的空间据为己有,把每一个孩子求知的渴望关在了门外。图书馆的衰落,预示着文化的衰落。文化衰落了,这片土地还有希望吗?06不,一座图书馆衰落了,还有其他的图书馆正在复兴,为每一个像小嘟博士一样愿意读书的孩子,延续一缕改变命运的光辉。哪怕只是一盏微弱的光,也可以给黑暗中的孩子们带去希望。大山小爱巧合乡村图书馆,就是这新的希望!大山小爱支教协会,在贵州省册亨县巧马镇支教七年,始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