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水浒传》,首先要说其作者,也就是写这本小说的人。但是,究其人士、究其籍贯,还真是不好确定。有人说是施耐庵,有人说是罗贯中,不一而足。当代比较常见的说法,大概是罗贯中和施耐庵了。
有一说,罗贯中(约年——约年),山西并州太原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士。罗贯中一生致力于通俗文艺创作,写下数十种小说、戏曲等作品。
罗贯中的作品很多,能够考证的,像《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全传》、《十七史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粉状楼》、《三遂平妖传》,以及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作品。而比较有名的就是《三国志演义》,有人把它称为现在的《三国演义》。
据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考证,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曾共同撰写《水浒全传》。施耐庵(年—年),名耳,明代文学家,又名肇(zhao)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今属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一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还有一说,罗贯中不在并州太原,而在山东东平。由于罗贯中祖籍考证不一,一是有人认为罗贯中祖籍山东东平;一是认定为山西太原。所以,两地都大兴土木,都建设有罗贯中纪念馆。
这两种说法因为都在民间流传,以至于冯其庸先生的“罗贯中纪念馆”题词各自都做成匾额放在山西太原和山东东平各自的“罗贯中纪念馆”大门上。
山东的罗贯中纪念馆,设在东平县城新区罗庄村。纪念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由曲阜古建筑学院设计,仿明代建筑风格而建,青砖灰瓦,雕梁画栋。主体建筑有贯中堂、水浒苑、三国苑、贯中居、罗园、碑廊等,纪念馆外建有南北两座罗贯中故里牌坊,北牌坊雕绘三国故事,南牌坊雕绘水浒故事。两座牌坊分别由著名学者冯其庸、欧阳中石题写坊名。
这里北依白佛山,南临大清河,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根据民间传说,这个村最初只有罗姓一家,故名罗庄。自明洪武年间起,该村先后有侯、管、李、姜、刘诸姓迁入,逐渐演变为姜罗庄、李罗庄、刘罗庄、侯罗庄、管罗庄5个自然村。《三国演义》、《水浒传》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诬为“洪水猛兽”,罗氏备受歧视、排挤,合族迁往他乡了,以至于罗庄村没有一户罗姓人家。
再说山西太原罗贯中纪念馆。山西罗贯中纪念馆是由清徐罗氏第二十一代传人罗二栋先生融资,于年建成的。罗贯中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中隐山麓,清泉湖畔,与清徐三国城在一条中轴线上。占地四千五百平方米,青砖碧瓦,雕梁画栋,为仿明清时代的园林式建筑风格。
罗贯中纪念馆山门为仿古歇山式建筑。门前有一对青雕石狮,门上悬挂有当代文化名人冯其庸先生手书“罗贯中纪念馆”匾额,山门前广场对面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五彩影壁,上嵌麒麟吐玉书琉璃浮雕。步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岗石雕罗贯中竖像。身高四米,其神态庄重深沉,两目炯炯凝视远方,气宇轩昂,栩栩如生。雕像台基高五米,三层汉白玉雕栏。大院中轴线有一塘碧水,清澈见底,鱼嬉其中,横跨碧池有一彩虹玉带桥,汉白玉栏杆上雕有八对石狮,形神各异,憨态可掬。
这一次,咱把罗贯中老先生情况说到这里。下次,再说说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