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生晓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历来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正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些人虽然没有参与著述这些书,但还是靠着这些书火了。此中代表,莫过于因评《水浒传》而被人们所熟知的金圣叹了。
当然,并不是说金圣叹攀了水浒传这一高枝,但至少可以说金圣叹凭借着水浒传而名声大噪了。
在读金圣叹评水浒时,有一个细节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那就是在武松初次见到潘金莲时,所形容潘金莲貌美的一首诗,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在通行版的《水浒传》中,当武松因为打虎而荣升阳谷县都头时,在街上偶遇到了自己的哥哥武大郎,武大郎当即拉着他一起回家,而这时潘金莲登场了。不过让人意外的时,潘金莲的初次登场,换来的却是武松的一首赞美诗。
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这样一首诗,可以是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潘金莲的妩媚与美貌,从眉到脸、从腰到口,可以说是将人们心中的潘金莲形象刻画到了极致。再加上末尾的“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更是让人觉得这为潘金莲接下来的命运做好了铺垫。
可是,在金圣叹评水浒中,却不见了这首诗的踪影,结合金圣叹还有“腰斩”《水浒传》的壮举(将一般意义上的回压缩为70回,也就是到将聚齐时就结束。),我们有理由相信,武松眼中赞美潘金莲貌美的这首诗,也一定是被金圣叹删去了。
那么,金圣叹为何要如此做呢?
在这儿,有必要简单地说说金圣叹评水浒的一些特点。
很多人在初读《水浒传》的时候,都觉得宋江实乃一忠义之人,最后却被奸臣所害,以至于身死贼手,令人惋惜。但是,金圣叹在评水浒的时候,却一反常态地对宋江的虚伪、奸诈大加斥责,每每当宋江说出所谓的忠义之言、作出所谓的忠义之举时,金圣叹都忍不住问,“你骗谁呢?骗老天爷呢?”
可以说,金圣叹评水浒的亮点就在于此,也就是说他善于“剥丝抽茧”地深入挖掘人心,他善于发现一个人的真正面孔。所以,他一再贬低宋江的地位,不过,对于武松确实充满了赞扬。
在金圣叹眼中,宋江只能和时迁划分为一类,也就是下下人物,而武松却是上上人物。
人都有私心,对于自己所喜欢的人、所喜欢的事物,潜移默化间就会将个人的情感加诸进去,金圣叹也概莫能外。他觉得武松是真英雄,但是偏偏潘金莲的这样一个形象,却是透过武松这样一个真英雄之眼而表达出来,这确实是有几分不合理。
在《水浒传》中,虽然也通过王婆、西门庆之口来形容过潘金莲之貌美,但是那些修饰的言辞和武松的这首诗比起来,很明显都得相形见绌。而这,是金圣叹不想看到的,也是读者们所不忍看到的。
如果武松眼中的潘金莲真的美到这个地步,他在后来可以说就没理由拒绝潘金莲了。
所以,笔者以为,金圣叹也同样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升武松在人们心中的“好汉”形象,所以大胆地删去了武松形容潘金莲的这溢美之辞。
不过,其实就这样删去这首诗似乎也不太合理,其实如果通过西门庆之口来说出这首诗的话,恐怕就再完美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