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将《水浒传》的宋江和《三国演义》的刘备,看作是同一种人。
他们都是起于微末,一个是不入流的县城押司,一个是贩席织履的小商贩;他们身边都聚拢起了一帮能人异士,一个组成了梁山集团,一个组成了西蜀集团;他们最后都功败垂成,一个被朝廷利用完后用毒酒害死,一个兵败夷陵后,病逝于白帝城。
在这些人眼里,宋江和刘备都是表面仁义,实则虚伪,惯用虚情假意的套路来笼络人心,为自己卖命。那么,宋江和刘备,真的是同一种人吗?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二人都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一种主流说法是二人还是师徒关系,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
写于同一时代的两本书,虽然一本是写的宋朝,一本写的是三国,但其中价值观和写法套路确实有相似之处,但这并不能说明宋江和刘备这两人就有什么相似之处。
关于两人的性格,用表面仁义,实则虚伪来形容宋江,还算贴切,但要说刘备也是这样的人,小编一万个不同意。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义结金兰,刘备说他们是“义同生死”,后来刘备也确实是这样对待两位弟弟的。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之后,刘备不顾西蜀国内孱弱,以及以诸葛亮为首的文臣一脉的反对,仍然调集大军征讨东吴,哪怕最后兵败夷陵,他也从没后悔过来为关羽报仇。
刘备不仅对结拜的兄弟仁义,对下属同样如此。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不得不辞别刘备,这时孙乾密谓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
而玄德曰:“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众皆感叹。
反过来看宋江,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却做着狗屁倒灶的事情。为了把人上梁山,可谓用尽了手段。卢俊义本来大财主当得好好的,硬是被宋江、吴用在家里偷摸写了首反诗,被逼无奈只能落草为寇。
秦明也是如此,宋江派人假扮他去攻打青州,以至于他全家老小被官兵杀死,不得不逃到梁山。这时候宋江还有脸解释呢:“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叫小卒似总管模样的……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
这么说吧,哪怕到了地下,刘关张三人见面,肯定是抱头痛哭:“大哥我对不起你,丢了荆州”,“二哥我没能给你报仇,我恨啊”,“两位弟弟,哥哥让你们苦了啊”。而宋江见了其它,起码有一大半都要再打死他一回。
如果刘关张三人都穿越回《三国演义》的开篇,关羽和张飞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要找到刘备,接着跟随。而梁山一百单八将穿越的回《水浒传》开篇的话,肯定第一回就是林教头、鲁智深、扈三娘等人齐聚郓城县,共诛宋押司。
《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史诗,《水浒传》是一本厚黑学专著。拿宋江和刘备比,绝对是对刘备的一种侮辱。就像有人拿吴用跟诸葛亮比,是对诸葛亮的侮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