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扮演宋江的那一版电视剧,在情节上进行了一些改编。就这么一段情节的改编,不仅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紧凑了,而且还把“驱虎吞狼”这个计策刻画得淋漓尽致。
但是在原著《水浒传》里面,宋江打方腊这件事儿,却并不是朝廷命令他们去的,而是宋江主动请缨去攻打方腊。
《水浒传》有好几个版本,咱们别去抠那些细节描述,只要看大的情节走向方面,都是宋江主动请缨去打方腊。
宋江打方腊既然是宋江主动请缨所致,那么也就谈不上朝廷对他施行什么“驱虎吞狼”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宋江的这次主动请缨,在实际上表现出来的效果上,却和朝廷主动“驱虎吞狼”没什么区别。
那么宋江在主动请缨之前,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有意无意地促成了朝廷对他“驱虎吞狼”了呢?或者说这可能就是朝廷对他设的一个圈套呢?
如果按照阴谋论的思路来展开联想,《水浒传》里的终极权谋高手非宋徽宗莫属。甭说什么宋江、吴用啦,就是蔡京、高俅、杨戬、童贯四个人加在一块儿也都没玩过他。
在《水浒传》里面有四大反贼,分别是宋江、王庆、田虎和方腊。大家可以看一下他们各自所处的位置,宋江在山东、王庆在淮西、田虎在河北、方腊在江南。
宋徽宗把这四个人的名字挂在非常醒目的位置上,由此可见他们在宋徽宗心中的份量,也可以看出宋徽宗剿灭他们的决心。
《水浒传》里详细描写了对梁山多次进行征剿,但是却始终无法将他们给解决掉。一个宋江都解决不了,更不用说再加上王庆、田虎、方腊这三个了。
所以当宋徽宗得知了宋江有盼望招安之意后,立刻就决定招安宋江。就这一个招安宋江,就迈开了彻底解决四大寇的第一步。
朝廷多次出兵去剿灭宋江,总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仅仅是一个招安,就完成了调虎离山,从而让宋江自己离开了梁山。离开了梁山的宋江,就是跳进如来佛手心的孙悟空,尽在宋徽宗的掌控之中。可以说四大寇已经去掉一个了!
朝廷剿灭四大寇总是无功而返,但对于宋江来说则未必。宋江曾经也是四大寇之一,对于贼寇的情况比朝廷更为熟悉。让宋江去打王庆、田虎、方腊等人,便比朝廷出兵更为有利。
让宋江去剿灭王庆、田虎和方腊,如果他们实力比宋江小,那就是驱虎吞狼;如果他们实力和宋江相当,那就是二虎竞食。不管是“驱虎吞狼”,还是“二虎竞食”,反正最终受益的还是赵官家。
宋江剿灭了王庆和田虎之后,宋江的实力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因此在剿灭最后的方腊之前,宋徽宗就把神医安道全、紫髯伯皇甫端给留下了。最后宋江剿灭了方腊,自己也基本上是废了。
最后便是最最经典的兔死狗烹了。宋江、卢俊义被害死,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剩下的其他人也都彻底地散了。宋江这一寇也被彻底地解决掉了。
而杀害宋江的这个屎盆子,却又被扣到了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的头上。宋徽宗仅仅给宋江修了一座庙宇,便受到了百姓们的称赞。
再回到这个问题,宋江主动请缨去打方腊,有没有想到过这些?宋江真没有那个闲心去想这么多。要是当初就想了这么多,那还不如在梁山上躺平呢!
这就和咱们现在给老板打工一样。在透支身体加班加点拼命工作的时候,那些人想过只要年龄一大就会被辞退吗?想过的和根本就没想过的,都是在拼命地工作。形势就是如此,想了也没有办法啊!
宋江的处境也是如此,形势逼得他也是别无选择。
实力别壮得太大,选择像王伦那样躺平,不用等朝廷出兵征剿,就被其它山头给吞并了。选择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便会引起朝廷的注意。虽然瓦解几次朝廷的征剿,但长期下来是否能撑得住?
实力要是真能到“杀到东京夺了皇帝的鸟位”的程度,宋江还用处心积虑地为大家“谋个出路”,早就奔着改朝换代的大路去了,还招什么安啊。
既然大家伙儿已经选择了招安,那么也就奔着建功立业去了。宋江只不过没有想到,他的价值就在于他的那一帮兄弟。宋江把兄弟们折腾净了,自己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宋江的结局,其实连兔死狗烹都算不上。只不过就是没有了价值就辞退而已,哪怕你前面创造的价值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