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英雄武松是小说《水浒传》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武十回”也是小说最精彩的部分。以武松为题材的影视剧拍了不少,《水浒传》电视剧拍了两版,另外还有一部动画片,《武松》我看过的就有祝延平版、游大庆版、狄龙版,还有《情义英雄武二郎》、《伏虎武松》、《行者武松》等影视剧。但是,这么多影视剧,对原著武松屈打成招这一节,却只有一个导演真正读懂了。
武松打虎《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武松为张都监陷害,被押至孟州府堂,不等武松分辩,知府直接喝打,“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的打下来”,“武松情知不是话头,只得屈招”。
武松是大英雄啊,景阳冈打虎、狮子楼杀凶、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武松行侠江湖、快意恩仇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民间也把武松当成铲除邪恶、维护正义的平民英雄。英雄不应该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吗?怎么一顿打就屈招了。前后表现不一致啊,且看第二十七回,武松发配至孟州牢城营,差拨索贿,武松一句话怼过去:”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碎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及至带到点视厅按祖制吃杀威棒,武松也丝毫不惧:“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打虎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便不是阳谷县为事的好男子!”因管营要用他,假意说武松害病,免了杀威棒,武松却不领情:不曾害!不曾害!打了倒乾净——不惧生死、威武不屈,这才是英雄的应有之义。
斗杀西门庆中国自古有“为圣人讳”、“为尊者讳”、“为英雄讳”的传统。武松是英雄,屈打成招是“污点”、影响形象,不能提。所以,在版《水浒传》中这一节被演成武松受打不屈,被打晕后扔进死牢;动画片《水浒传》搞笑,打都不打直接押进牢房;另外,祝延平版《武松》、港版《武松》、电影《行者武松》,也都一样,武松英勇不屈;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情义英雄武二郎》,为了避免屈打成招这一情节,煞费苦心,先情节铺垫,最后知府与武松协商,让武松招成捡东西不还,大事化小,由死刑转判流放,导演真用心了。
动画片《水浒传》武松待遇最好,没挨打武松屈打成招真就损了英雄形象吗?武松是什么人,是真英雄、真好汉,是“仗义的烈汉”、“斩头沥血的人”,岂是贪生怕死之辈。这一情节在大多影视剧中,武松都是受了严刑拷打,血淋淋的。其实不然,认真读书就会发现,当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般打来时,武松情知不是话头,马上就屈招了。为什么?“叵耐张都监那厮安排这般圈套坑陷我!我若能够挣得性命出去时,却又理会!”武松情知被张都监陷害,冤得不明不白,大仇未报死不得。若一味逞强,受刑或残或死,哪里还有后面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快意恩仇!
所以,只有98版电视剧《水浒传》的导演,才是真正读懂了为什么武松要屈打成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