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四大名著,三国,西游,水浒和红楼,其中三国谈权,水浒讲义,红楼说情,西游言欲。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难分高下,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按理说,《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两本完全不同的书,一本是男人书,一本是女人书。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和林黛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并列第一。
图片原创
几乎是所有男子理想中的妻子人选。
而鲁智深则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之一,在梁山排位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在梁山中担任的是步军头领。
图片原创
生擒方腊后,鲁智深在杭州圆寂,被追为义烈昭暨禅师。
然而不经意间,却发现《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居然有着不少相通之处。
按理说,他们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一个是粗犷的莽和尚,一个是艳冠群芳的贵族小姐。从外貌来看,二者更是一点相同的地方都没有。
然而细度之下,却发现他们的灵魂是有着相同之处的。
图片原创
薛宝钗和鲁智深扯上关系,那是在书中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
在生日当天,宝钗就点了一出戏,这出戏就是《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也就是这一出戏,把薛宝钗和鲁智深联系在了一起。
薛宝钗点这一出戏应该也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迎合贾母。
因为贾母喜欢热闹的,所以最开始宝钗在点了一折《西游记》,之后贾母又让她点,她就又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同样都是热闹的戏。
宝钗迎合贾母这一举动也无可厚非,毕竟在贾家,贾母是最大的,而他们薛家则是来投奔贾家的。
况且,贾母也算是长辈,宝钗专门选贾母喜欢的戏,喜欢的吃食,这也表现了宝钗的细心体贴。
第二个就是她是真的喜欢这出戏。
因为用她的话来说:
图片原创
宝玉还是有些不喜欢,他抱怨宝钗尽爱点这些热闹无聊的戏,因为他是“从来怕这些热闹”。
然后宝钗就给宝玉解释这套戏:
图片原创
于是宝玉来了兴趣,接着宝钗就把戏中这一篇《寄生草》念出来给宝玉听:
图片原创
这一段说的就是鲁智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宝钗是很喜欢鲁智深的。为什么宝钗会喜欢鲁智深这样一个人物,我觉得是因为她和鲁智深是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的,他们是有共性的,他们的灵魂是有相通之处的。
薛宝钗和鲁智深共性有两点:
一,薛宝钗和鲁智深都孤独
在宝玉听薛宝钗念完《寄生草》后,反复念叨“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觉得这句十分精妙。而这一句,也恰恰是这篇《寄生草》的精髓所在。
它表达的正是鲁智深形只影单、不为人知的孤独。往往最热闹的戏文里却潜藏着最深切的孤独和寂寞。
薛宝钗明白这一点,是因为她和鲁智深是一样的人,所以她才能读懂鲁智深。
宝钗其实也是孤独的,她虽然比林黛玉多了母亲和哥哥,但是母亲和哥哥并不理解她。
林妹妹寄人篱下,看似什么都没有,但是她尚有宝玉明白她懂得她,并引她为知己。
然而薛宝钗看似什么都有,却在繁华热闹的大观园中形单影只,因为没人理解她,没人明白她。
她小心逢迎,一次次的弯腰,只是为了生活,而且也不觉得这些有什么,因为她本身就懂得生活。
其实,她的本性是不弯腰的,然而,没有人理解她。
我始终觉得,那个笑看世人写出“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她,才是真正的她。而“淡极始知花更艳”,才是宝钗的真实写照。
图片原创
二,薛宝钗和鲁智深都有佛性
在《水浒传》中,我一直就觉得鲁智深才是真佛,他的一生便真的是“来去无牵挂”。
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都不是为了自己。他本是提辖,却要打抱不平,本是和尚,却要见义勇为。他为了素不相识金翠莲拳打镇关西,为了未曾谋面的刘太公暴打了小霸王周通,更是为了林冲大闹野猪林。
而他所做的这些,都和他的利益无关,只因为他路见不平而已。
所以说鲁智深是具有佛性的。
同样,薛宝钗也是具有佛性的。
佛家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薛宝钗看透了这些“虚像”,对世间万物似乎失去了兴趣,所以,她的蘅芜苑才会如“雪洞”一般。
她在生日时点老太太喜欢的戏和食物,在送礼时不会忘记万人嫌的赵姨娘母子,会尽力周全湘云和岫烟……
她对所有人都照顾,她似乎是用着悲悯的眼光看着世人的,所以书中才说她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里的“无情”也可以说宝钗她对这些不在乎,所以她在咏柳絮的时候会写“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颇有一种“万物于我何加焉”的意思。
还有,从薛宝钗对人的体恤和理解,也可以看出薛宝钗是具有佛性的。
这出现在第五十六回,在这里,曹公用“小惠全大体”来形容薛宝钗,我觉得是用得最好的。
因为在探春说了一系列措施之后,薛宝钗说了一句话:
图片原创
只从这一句,就可以看出薛宝钗对人的体恤和理解。这是一个贵族小姐对整个底层人民的体恤,和一般的善良不一样。作为一个贵族小姐,能想到这一层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也是宝钗具有的佛性表现。
她和鲁智深一样,都是有着悲悯情怀的,他们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关心着世人。
只不过,鲁智深是锄强扶弱、抱打不平,薛宝钗则是体恤和理解周围的人。
不过他们的本性都是一样的,是拥有佛性的。
不过,虽然薛宝钗和鲁智深都有孤独和佛性,但是薛宝钗和鲁智深还是不一样的。
鲁智深是一个什么人?我觉得《好汉歌》中唱得很好,
所以鲁智深这个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带犹豫的。
而薛宝钗则不一样,王熙凤评价薛宝钗是“一问摇头三不知”“不干己事不开口”,所以薛宝钗的做法是明哲保身。
一个能读懂鲁智深的人,同时和鲁智深一样具有孤独和佛性的人,却和鲁智深有着不一样的做法,只能说这就是生活。
聪慧的宝钗看透了这一切,却摆不脱。
而鲁智深则可以放下这一切,最终顿开金绳,扯断玉锁,成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