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瑕疵例说

现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年2月第2版),可谓选文优秀,分类合理,论述周详,着实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该教材编校、审订不够严格,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瑕疵,这无疑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本备课组搜集、整理该教材中的错误与问题,并试作举例、分析、修改,希望能引起该教材的编者和读者的注意。

一、别字

例1.用现代汉语改写“曹与宫坐久”一段(第5页,“思考”三)

原文在第4页,是“操与宫坐久”,所以“曹”应改为“操”。

例2.是夜,月夜朦胧(第11页,“思考”二2)

原文在第9页,是“月色朦胧”,所以“夜”应改为“色”。

例3.这表现在鸣凤、瑞钰、梅芬的悲剧中(第58页,“导读”第五段)

原著中没有“瑞钰”,只有“瑞珏”,所以“钰”应改为“珏”。

例4.因为中了对方的“调虎离山记”而斗争失败(第页,“赏析”第一段)

原文在第页,是“调虎离山计”,所以“记”应改为“计”。

例5.一巴掌把铜匠打了个大斤头(第页,“思考”二1)

原文在第页,是“打了个大斤斗”,所以“头”应改为“斗”。

二、病句

例6.中国小说?不就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嘛,大不了再加上鲁迅,我们早就读过了。(“前言”,陈平原撰写)

“鲁迅”是作家,与四大名著并提,不合逻辑,应将“再加上鲁迅”改为“再加上鲁迅的小说”。(《水浒》应改为《水浒传》,与第一单元课文保持一致;四大名著之间应加上顿号,表示短暂的停顿)

例7.即主人公不再是根据以往各代民间艺人的话本底本加工而来的历史人物,而是……(第31页,第三单元“导读”)

“话本”即说书的底本,将“话本”与“底本”并列,成分赘余,应删去“底本”,或改“话本底本”为“说书的底本”。

例8.“三言”虽然是短篇小说,但其中的很多作品……(第33页,第5课“导读”)

“三言”是冯梦龙编著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说“三言”是短篇小说,不合事实,应将“短篇小说”改为“短篇小说集”。

例9.“我”跟着祖父念诗,祖父为“我”烧做的香喷喷的小猪……有祖父伴随的童年生活绚烂无比。(第72页,第11课“导读”)

第二句成分残缺,只是一个偏正短语,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可将“烧做”后的“的”字删掉。

例10.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农民中的落后人物形象。(第85页,第13课“导读”)

“两个农民中的落后人物形象”表意不明,“两个”可修饰“农民”,也可修饰“落后人物形象”,应将它改成“两个落后的农民形象”,或将全句改成“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农民中的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落后人物形象”。

例11.《子夜》不是灵感和激情的产物,而是建立在观察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基础上。(第页,第15课“导读”)

后一句谓语是“而是”,它缺少宾语中心语与之搭配,可在句尾加上“的小说”或“的作品”等字样。

例12.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作者梁斌(-)的亲身经历……(第页,第17课“导读”)

“来自于”成分赘余,“自”和“于”都是表示“从”的意思,应删去“自”或“于”。

例13.而对农民日常劳作、节日礼俗的描写,也使得作者所表现的现实层次丰满、具体可感。(第页,第17课“导读”)

“层次丰满”,读起来十分别扭,原因是“层次”与“丰满”搭配不当,可将之改为“层次清晰”或“内容丰满”。

例14.《略论“为曹操翻案”》沈伯峻著《〈三国演义〉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页,“链接”2)

如此说明,表意不明,前后有两部作品,沈伯峻著的是前者,还是后者,还是前后两者?令人费解。可改为:《略论“为曹操翻案”》(沈伯峻著)出自《〈三国演义〉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

三、标点问题

1、编者错误使用标点

例15.课文的主要情节是“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请用章回小说题目的形式,分别概括每部分的内容。(第5页,“思考”一)

双引号里的四个词语并列在一起,之间应有短暂的停顿,而双引号是标号,自身并不能表示停顿,所以在它们之间要加上顿号。

例16.阅读《水浒传》《隋唐演义》等农民英雄传奇,就某一人物,概括一下他们反抗斗争的心路历程和性格特点。(第12页,“扩展”2)

《水浒传》和《隋唐演义》两部小说并列,之间应有短暂的停顿,而书名号是标号,自身也不能表示停顿,所以在它们之间要加上顿号。

例17.罗汉大爷是“我家”的老伙计,平时负责照管两头大骡子,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第页,《罗汉大爷》“导读”)

和罗汉大爷一样,“我”是小说《红高粱》中的一个人物,只要在“我”字上加双引号就可以标示这个性质,无须包括“家”字。

2、课文中不规范标点没有纠正

例18.“人就是这样矛盾的吧,”他想着,觉得更不了解祖父了。(第60页,《祖孙之间》)

“人就是这样矛盾的吧”语义完整,之后也没有再作补充,后双引号里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或感叹号。如果说这句话是“他想着”的前置宾语,那么就应该将逗号移到后双引号后面。

例19.我问祖父她为什么不让她玩?(第73页,《小团圆媳妇之死》)

这句话虽有疑问词“为什么”,但并没有疑问语气,是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所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例20.“万恶淫为首”!这句话像鼓槌一般打得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第页,《吴老太爷进城》)

“这句话”,复指前面的“万恶淫为首”,前后连起来应该是一个句子,“万恶淫为首”后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如果说前后是两个句子,那么就应该将感叹号移到后双引号里面,使之紧跟句子。

四、注释问题

1、被注词语与课文不一致

例21.折柬抱襥(第29页,“注释”7)

该词语在课文(第29页)中是“折柬抱襆”,所以该“注释”中的“襥”应改为“襆”。

2、课文中有关语病没有加注

例22.恐你令尊知道,怪我老孙以长欺幼,不像模样。(第22页,《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令尊”是敬辞,称对方的父亲,意即“你的父亲”,所以“你令尊”有重复之嫌,应改为“恐令尊知道”或“恐你父亲知道”。

例23.祭桌上供奉着时令水果,一盘沙果、一盘迟桃、一盘点心、一盘油炸馃子。(第67-68页,《家族的学堂》)

“点心”、“油炸馃子”不是“水果”,不能和前面的“沙果”、“迟桃”并列,应将“一盘点心”、“一盘油炸馃子”删掉,或换成真正的“时令水果”。

例24.那穿是针针线线、丝丝缕缕织成的世界,多少的心细如发,才可连成周身的美轮美奂。(第81页,《围炉夜话》)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人的穿着美丽,属用词不当。

例25.白果的苦香,有一种穿透力,从许多种有名或无名的气息中脱颖而出,带着点……(第82页,《围炉夜话》)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用这个成语说“苦香”(气味)散发出来,也属用词不当。

3、课文中不规范用语没有加注

例26.我是客商,覆姓皇甫(第4页,《曹操献刀》)

“覆姓”的“覆”写法不规范,应加注:“覆”,今写作“复”。

例27.在土炕子上翻来复去睡不着(第7页,《李逵负荆》)

“翻来复去”的“复”写法不规范,应加注:“复”,今写作“覆”。

例28.你且不要闹攘(第8页,《李逵负荆》)

“闹攘”的“攘”写法不规范,应加注:“攘”,今写作“嚷”。

例29.李逵那里睡得着,扒起来坐地(第9页,《李逵负荆》)

“扒起来”的“扒”写法不规范,应加注:“扒”,今写作“爬”。

例30.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第18页,《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明火执杖”的“杖”写法不规范,应加注:“杖”,今写作“仗”。

例31.你便题我在这里如此。(第34页,《玉堂春》)

“题我”的“题”写法不规范,应加注:“题”,今写作“提”。

例32.我来买瓜子与你老人家磕哩(第34页,《玉堂春》)

“磕”“瓜子”的“嗑”写法不规范,应加注:“磕”,今写作“嗑”。

例33.三官检起,袖而藏之(第35页,《玉堂春》)

“检起”的“检”写法不规范,应加注:“检”,今写作“捡”。

例34.我心上也欠挂着玉姐(第36页,《玉堂春》)

“欠挂”的“欠”写法不规范,应加注:“欠”,今写作“牵”。

例35.玉姐,骂得勾了(第37页,《玉堂春》)

“骂得勾了”的“勾”写法不规范,应加注:“勾”,今写作“够”。

例36.坐在那里发楞(第54页,《兄弟阋墙》)

“发楞”的“楞”写法不规范,应加注:“楞”,今写作“愣”。

例37.那三荷包却不隄防他哥此刻松手(第54页,《兄弟阋墙》)

“隄防”的“隄”写法不规范,应加注:“隄”,今写作“提”。

例38.我只觉得乱烘烘地叫人头痛(第页,《吴老太爷进城》)

“乱烘烘”的“烘”写法不规范,应加注:“烘”,今写作“哄”。

例39.不能拿钱打水上飘(第页,《高妈》)

“打水上飘”的“飘”写法不规范,应加注:“飘”,今写作“漂”。

例40.躲还躲不及,能招事惹非?(第页,《朱老巩护钟》)

“招事惹非”的“事”写法不规范,应加注:“事”,今写作“是”。

4、课文中冷僻字没有加注

例41.此日负荆甘请罪,可怜噂沓愧余生。(第9页,《李逵负荆》)

“噂”是个冷僻字,在常用字典、词典中无法查找,应加注:“噂”,读zūn;“噂沓”,议论纷纷。

例42.见此一伙禽和兽,吓得人心扢磴磴惊。(第16页,《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扢”也是冷僻字,在常用字典、词典中也查不到,应加注:“扢”,读gǔ;“扢磴磴”,抖动的样子,也作“扢抖抖”或“扢搭搭”。

上文所说例句,并没有反映全部,类似的错误与问题在该教材中还有许多,这里不再赘述。必须强调的是,教材是范例,是决不能以讹传讹的,我们衷心期望该教材再版时能及时地予以修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716.html